中水回收利用大有天地
日本的年降雨量达1714毫米,为世界平均量的一倍,是一个水资源相对丰富的岛国。但尽管如此,日本国民仍千方百计地节约用水。为了有效利用中水,日本在上水道和下水道之间,专门设置了中水道。为鼓励设置中水道系统,日本政府制定了奖励政策,通过减免税金、提供融资和补助金等手段大力加以推广。新建的政府机关、学校、企业办公大楼以及会馆、公园、运动场等公共建筑物基本上都设置了中水道。
以色列在中水回用方面也颇具特色。占全国污水处理总量46%的出水直接回用于灌溉,其余33.3%和约20%分别回灌于地下或排入河道,其中水回用程度之高堪称世界第一。
我国作为一个用水大国,在中水的回收利用方面也大有文章可做。据有关研究资料,在城市建筑小区采用中水系统后,居住区用水量将节省30%~40%,同时排放量减少35%~50%,对于商住小区设置中水系统可节水70%,科研事业单位可节水40%左右,对一般居民住宅,可节水30%左右。这对社会和环境效益的深远影响是无法估量的。
据本刊记者了解,从2004年起北京就把中水纳入全市年度水资源配置计划中,确定了中水用于工业、农业、城市河湖和市政杂用的利用方向,利用量逐年加大,利用范围不断拓展。工业方面,全市9座热电厂生产冷却用水全部用中水替代,年利用中水量1.2亿立方米;农业方面,全市建有58万亩中水农田,年利用中水2.8亿立方米;环境方面,全市10余处湖泊、公园以及70%以上的城区河道都已把中水作为其主要水源,年利用中水1.8亿立方米;市政杂用方面,再生水用于绿地浇灌、道路冲洒、施工降尘等,年利用中水2000万立方米。
与此相比较,2007年我国废污水排放总量750亿吨,其中工业废水占2/3,第三产业和城镇居民生活污水占1/3。专家表示,如果能将这些废污水通过处理转化为中水无疑将是一块巨大的资源。
完善水价调控机制是关键
“中水要得到大范围使用,最关键的不是靠行政手段,而要靠经济手段来解决。”采访中,有专家告诉记者,要运用价格杠杆,采取阶梯水价,变“暗补”为“明补”,激励人们增强节水意识。“也就是说,提高水价,政府再通过货币补贴的方式弥补企业与个人这部分涨价。这样,中水回用的价格优势就有望显现。”
天津所实行的自来水价格差别定价就很有说服力。记者采访中了解到,为促进中水大规模开发利用,天津逐步拉大自来水、再生水价格差距,鼓励企业和新建项目使用再生水替代常规水资源。
根据天津市水务局提供的数据,天津城区居民生活用水3.9元/立方米;非居民生活用水统一为6.7元/立方米;特种行业水价为21.1元/立方米。科学的水价机制,极大地增强了全市节约用水的意识,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益和效率。
“事实证明,天津连续9年调整水价,水价制度改革的成果非常显著。以地下水为例,每次调整地下水资源费,就会相应减少开采量近10%。”天津市水务局水资源处处长闫学军告诉记者。
按照上述专家的观点,目前许多城市集中处理和小区集中的中水回用设施之所以运行不良,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中水处理的运营成本很高,甚至目前出现了水价和成本倒挂的情况,影响了企业的投资积极性。
据了解,目前北京中水利用是在政府补贴下进行的。以北京市昌平区新建的一个BOT再生水厂项目为例,水厂建设吨水投资在5000元左右,运营成本为每吨水1.7元左右。目前,北京市对这样的中水处理厂实行每吨水补贴0.7元的做法,然后对中水销售定价为1元/吨。如果北京市2008年所使用的6亿立方米中水全部按照这个标准进行补贴,则2008年北京市用于中水利用补贴的资金就有4.2亿元,到2014年北京中水使用规模要达到8亿立方米。在没有提高水价和利用市场机制消化中水成本的情况下,北京市中水利用的财政补贴规模要达到5.6亿元。而这个使用成本是中小城市所无法负担的。
“特别是目前中水回用的主要模式是‘自给自足’的小中水,由于水源的不稳定、回用规模较小,导致设施得不到充分利用,中水供给很不稳定,成本偏高。部分地区已经成立了一定规模的中水公司,但是限于管网问题、运输成本,也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专业中水公司虽然降低了中水的处理成本,但是如何将中水输送到用户手中又成了一个问题,目前的解决方法是建设新的市政中水管线供水、送水车供水,显然这会大大提高中水的成本。”受访专家认为,必须提高水价,让自来水价格和中水价格拉开档次,为中水的推广提供空间。
同时,专家建议适当提高中水的售价,让投资中水真正实现有利可图,实现中水回用由“行业”向“产业”的转变。政府也应当提供支持,因为中水回用需要大量的管网作为基础,但是管网建设工程不仅需要大量资本,更牵涉到城市建设的很多方面,非政府部门不可能完成这项工程,因此只能由政府来投资建设。政府掌握更多的城市建设信息,从而能够根据具体情况统一规划、合理安排管网建设。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