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腐患"浮躁症"?向官员征集廉政短信被指馊主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反腐患"浮躁症"?向官员征集廉政短信被指馊主意
2009年06月16日 09:12 来源:检察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新闻背景据6月9日《济南日报》报道,6月8日,山东省济南市纪委、监察局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修身养德短信征集活动,并明确要求全市副局级领导干部每人至少要创作编发一条廉政短信。本次活动还设有一、二、三等奖及组织奖、参与奖,颁发证书和奖品。活动结束后,主办单位将对优秀短信结集出版。

  济南市纪委、监察局开展廉政短信征集活动,按照有关方面的解释,这次活动是为了“利用现代通讯手段,用短信倡廉政、说廉政”,“使廉政文化更广泛深入地在广大社会公众中传播、渗透、弘扬、彰显,扩大反腐倡廉宣传教育的范围,在全社会营造廉荣贪耻的舆论氛围”。对这一反腐举措,媒体褒贬不一。就此现象,记者采访了西安交通大学廉政研究所副所长李景平教授。

  记者:征集廉政短信,创意和初衷都是好的。但有网友发帖说:“建议先给活动发起人颁发‘创意奖’,哈哈!”“法律管不了的干部们这回用短信治。”网友的评论反映了什么问题或心态?

  李景平:近年来,随着反腐败形势日益严峻,各地反腐措施一个接一个:有聘请孩子当监督员的;有聘请领导的配偶当“家庭纪委书记”的……这些反腐措施有的被称为“金点子”,有的则被戏称为“馊主意”。征集廉政短信的创意和初衷是好的,但我们不能指望一两条廉政短信就能看好自家门,管好自家人。网友的评论一方面反映了人们对腐败现象深恶痛绝,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人们的无奈。人们总嫌反腐败斗争进行得不快,恨不得一觉醒来,腐败现象就被涤荡干净。

  记者:有人指出,廉政短信征集活动折射了反腐浮躁心态,你如何看待这一观点?

  李景平:反腐败的严峻形势使有些人不能从根本上考虑如何完善各种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和制约制度,而是把目前的一些制度措施简单化、平面化,幻想这样做就可以去除腐败,收到一劳永逸的效果———这是一种典型的“反腐浮躁症”。在一个多种价值观念相互融合的社会里,一旦对腐败出现的根源不能作出正确的判断,对于反腐措施不能作出正确的预想和选择,这种浮躁心态便会应运而生。倡导廉政,执纪执法部门应少一点哗众取宠之心,多一点实事求是之举;公众也应尽量保持理性,客观评价一种反腐新措施,要看它的实施效果。

  记者:如何理性看待廉政短信征集活动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

  李景平:本次廉政短信征集活动,也许会成为廉政工作的一大看点。但是,我们不要把反腐败的希望都寄托在廉政短信上。廉政短信无论多么精彩,充其量不过是一些为官做人的道德常识。而道德力量对公职人员的行为约束本就十分有限。廉政不廉政,因人而异,因权力的大小而异。没有腐败条件的领导干部,你让他腐败,他也无法去腐败;反之,有腐败条件的领导干部,你让他不腐败,也难以约束。靠廉政短信提醒,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记者:在探索反腐倡廉新举措时,如何才能使之真正有效,而不仅仅是吸引公众的眼球?你有何建议?

  李景平:反腐败仅靠宣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依靠机制和制度来杜绝腐败;要把反腐败落实到实际行动上,而不是停留在短信上。廉政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必须在完善干部制度、决策制度、权力制约等方面动脑筋,这才是务实有效的廉政方略。一要完善制度、执行制度,靠制度来提升公众对反腐败的信心;二要完善制约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三要实行官员问责制,限制和规范政府权力和官员行为,强调权责对等,最终达到权为民所用的目的。(高斌)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