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的一个电话,今年6月发酵成一桩热闻。打电话的是沈阳市信访局局长陈国强,接电话的是市属高校沈阳大学的党委副书记李梦玲。
陈在电话里转达了市委领导的意见:看能不能在沈阳大学招收一些优秀毕业生到市信访局工作,并考虑一下能不能在沈阳培养一些信访人才。
李梦玲放下电话,立即召集学校有关负责人商讨培养人才事宜。当年8月,沈阳大学向辽宁省教育厅提交了增设法学(信访方向)专业的申请表。
今年5月,这个新增的方向出现在沈阳大学2009年度招生简章上。进入6月,有媒体以沈阳大学增设信访专业为题进行了报道。紧接着,好几拨记者赶到。
“我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关注这件事。调整专业方向,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本来就是高校的一个重要任务。”李梦玲十分不解。
争议
接到陈国强的电话后,李梦玲回忆,自己脑海中首先闪现出的是“可以解决就业”。事实上,时隔不久,沈阳市信访局从沈阳大学招收了50名毕业生。
“现在的就业形势非常严峻。”李梦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她没有具体说明严峻到何种地步。沈阳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杨开来表示,今年沈阳大学的毕业生就业率明显低于去年,“月薪800块钱是一个可以接受的底线”。
记者在随机采访中了解到,部分毕业生月薪只有600元。在这个省会城市,这些钱还不够租一套一居室。
而到信访局工作的50名沈阳大学毕业生,起步时月薪就达到1200元,后来又涨到1500元。现在,算上各种保险,月收入可达1800元。
这批新人并未纳入行政编制或事业编制。他们的劳动关系在信访局,人事关系在人事局,签约单位则是沈阳市人才交流服务经营管理中心,其用工形式为“人事代理”。但这对毕业生依然是一种诱惑。在去年信访局的招考中,实际招收人数与报名人数的比例为1∶37。
提交给省教育厅的申请报告是由沈阳大学政法学院副院长赵威撰写的。当时,学校决定在政法学院增设法学(信访方向)专业,学院将此任务交给了主管教学的赵威。
赵威经过两个月的工作,制订出了这个专业方向的人才培养方案。去年8月,学校正式提出申请。当月是辽宁省教育厅审批新增专业方向的最后期限。
最终,省教育厅的批复下来了。这个新增的专业方向,出现在了今年的招生简章上。沈阳大学将面向全省,招收35名此专业方向新生。
杨开来每天都在收集媒体的报道。他总结,媒体对沈阳大学此举主要有三种观点:其一是信访专业方向的设置,是在维护本已广遭诟病的信访制度,有违法治精神;其二是大学为适应社会需求而过度功利化;其三是大学丧失独立精神,沦落为政府的职业培训机构。
对这些观点,杨开来表示“不能苟同”。他坚持说,这是沈阳大学开放办学的一种形式。他表示,这些年来,沈阳大学一直尝试与企业、社区等合作,根据社会需求培养人才。
据记者了解,对沈阳大学新增的法学(信访方向)专业,沈阳市信访局并没有与学校达成消化毕业生的协议。二者之间只有一个口头协议,信访局可以给学生提供一个实习的平台,对困难学生酌情给予资助。今年,沈阳市各区县信访局也没有在沈阳大学招人聘用。
负责专业筹建的赵威对媒体的“政治化倾向报道”甚感气愤。在接受采访时他一再强调,这是高校自主权的一种表现。他在给记者的短信中表示:这是我们二级学院自主权范围内的一种尝试,并不涉及政治,我考虑的角度也确实与市委无关。我的研究工作实际上与现行的信访机制是有差别的,这样的研究也是自主的。
不管校方和外界争论如何,一个不可忽略的大背景是,沈阳的信访制度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改革。信访局局长陈国强强调,“要把设置信访专业方向作为信访制度改革的一部分”。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