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富国强军之路:“大炮还是黄油”60年取舍——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富国强军之路:“大炮还是黄油”60年取舍
2009年06月10日 06: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社北京六月九日电 题:富国强军之路:要大炮还是黄油?

  中新社记者 符永康

  随着今年中国军费又呈两位数增幅,海军远洋护航,空军新装备即将亮相阅兵等,所谓“中国军事威胁论”风声又起。但国防大学教授姜鲁鸣近日指出,尽管中国经济总量已位列世界第三,但实现“富国强军”的战略目标仍然任重道远。中国军事建设是一笔“和平投资”,国防始终是防御性的。

  姜鲁鸣现任国防大学国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他在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时说:“中国经济正在崛起,富国强军统一的紧迫形势也在一天天逼近,但我们在思想观念、体制等方面,似乎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民营企业尚难进入军工领域

  姜鲁鸣指出,中国要实现的“富国强军”是全局性、互动式、融合式的协调发展。“经济建设对国防形成支撑,国防建设又要对经济发展产生显著的拉动作用,只有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才能实现两大建设的良性互动。”

  二00六年,姜鲁鸣曾撰文指出,中国在经济建设中没有充分兼顾国防需求;军工产业基本上是封闭的,对国民经济的带动能力也比较弱。

  而今,姜教授指出:“军民融合体现了信息化战争对资源需求的要求和现代国防建设的规律,是一个大趋势,现在中国决策层开始高度重视这个问题,相关的政策也正在逐步出台,但真正融合还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

  他认为,近年来,在军事人才培养、军队社会化保障、交通运输建设等方面军民融合发展成绩显著。比如,中国目前大致上已经形成了“五纵七横”公路干线网、“五纵三横”铁路干线网,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现代国防建设对公路铁路运力的需求。

  “目前较为迫切的问题是国防工业领域的军民融合,发展空间很大,障碍也比较多。在许多军工制造领域,表面看起来民营经济是可以进入的,但实际上有一种‘玻璃门’效应,民营企业要进入往往会碰壁,其中有技术壁垒,更重要的是体制壁垒和机制壁垒。其背后所涉及的既定利益格局通常会产生很大的阻碍。”

  “大炮、黄油”六十年取舍

  “大炮还是黄油”是一个古老的历史命题,也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对当代中国而言,应对这一命题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协调,涉及富国与强军的统一。

  姜教授谈到,新中国创建初期,经济建设百废待兴,国家安全又面临险恶环境。要大炮还是黄油?很难取舍。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精辟地论述了这个问题。在六十年代初,他还把经济与国防比喻为“屁股”和“拳头”的关系,只有屁股坐得稳,出拳才能有力量。

  “但毛泽东晚年对国家安全形势的评判也有失误,对爆发全面战争的风险估计过高,再加上‘文革’运动,国民经济的基础受到极大了损害,头重脚轻、国防根基不稳的问题更加突出。”姜鲁鸣说。

  谈到邓小平时代,姜鲁鸣说,“文革”结束之后,中央在大炮与黄油之间只能先选择“黄油”。邓小平判断,大仗在一段时期内打不起来,中国要抓紧和平机遇期进行经济建设,国防建设要“忍一忍”。

  姜鲁鸣说:“邓小平当年的选择是惟一正确的选择,也是没有选择的选择。当时如果没有这个决策,中国很难实现长达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也就不会有今天这么强大的国防建设的经济基础。”

  一九九九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遭到轰炸,这大大刺激了中国。在国家安全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中国大力加强国防建设,军费开支水平也有所提高。“现代化武器装备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尤其是海军、空军、第二炮兵的装备以及信息化电子装备、后勤保障装备等建设。陆军的装备也有了较大发展。”姜教授透露。

  但是,国防建设不能靠撞击反应式的方式,等出了事、感到落后时才想到加强国防建设,姜鲁鸣说,现代国防建设尤其是它的投入强度的决定需要依靠现代制度平台,这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谈到未来的国防策略,姜鲁鸣指出,中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国家,永远不会谋求世界霸权,国防始终是防御性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国防在国家战略利益拓展中无所作为。

  例如近百余年来,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场从“内向型经济形态”向“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形态”的演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应当更加注重海洋权益保护,而不是坐视旁观。姜鲁鸣说,保护海洋经济的深度开发对中国这个人口最多但资源又相对贫乏的国家具有格外重要的意义。显然,国防建设应当为此提供强大的战略支撑。(完)

【编辑:唐伟杰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