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进入新世纪,联合训练潮高浪急,大力推进有鲜明特色的联合训练,正成为推进我军军事训练转变的主旋律。唱响主旋律的关键是什么?见仁见智。但有一点是共识——联合训练必须常态化。当然,在现有条件下,我军联合训练常态化困难不少,攻克那些高难度的障碍,非一日之功。除了信心、智慧与毅力,还需要形成整体攻关的合力。最近,记者参加了“联合训练常态化”座谈会。嘉宾们广开言路,谈锋犀利,客观务实。现将发言整理出来,与关心联合训练的人士共同分享。
目光敏锐的人们已经发现,世界新军事变革的风头正在转向。在经历了数年的高速推进之后,变革风潮从武器装备、体制编制、组织管理等“深耕”过的领域,开始向军事训练领域转移。其锋芒所向,直指联合训练。这是因为,训练领域汇集了众多新军事变革的创新元素与顶尖成果。这些元素与成果的可信度、承载度如何?只有放到“准战争实践”——练兵场上“通关”,才能最终决定取舍。而联合训练,是军事训练的最高形式,是检验各项“产品”的“终审台”。过了这一关,就领到了未来战场的“准入证”。
联合训练的常态化问题,向军事训练发起严峻挑战。这个“闸门”一旦打开,便会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对诸如体制编制、运行机制等屡攻不克的关键性瓶颈,产生不可逆转的冲击力。胡主席在最近一次重要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抓住联合训练这个战斗力生成的关键环节,正确把握联合训练的内涵、标准、要求,不断创新联合训练内容、方法、手段,建立健全联合训练长效机制,努力把我军联合训练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体察军事变革的新走向,抓住历史赋予的宝贵机遇,迅速形成全面推开诸军兵种联合训练的整体合力,是我军训练领域科学发展的必由之路。
你看清目标了吗?
——要准确定位我军训练的发展坐标,必须先看清外部世界的变化
军事训练已经进入深度改革阶段,就是由合同训练进入联合训练阶段,这个坎可以说是非常难跨越的一道坎,甚至是世界性难题。强国军队投入了相当大的力量,搞了若干年,也不能说完全走上了正轨。研究联合训练,首先应当注意今天强国军队的训练转型,看看世界潮流的变化。据说美军目前已经完成了三次训练转型,期间充满了曲折与反复,付出了很大代价。
查金路(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副部长、少将):看清潮流,才能看清目标。应该说美军用了30年时间,才完成了三次转型。第一次是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越战结束以后,主要是以“质量为取向”,用严格的“训练质量标准”,取代以“训练时间和定额为标准”的训练制度,为联合训练打基础。第二次转型是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冷战结束之后,主要是运用“分布交互式”的训练手段,建立三军可以联通的技术平台,明确联合作战所必备的整体素质与能力要求,解决如何“联起来”。第三次转型始于本世纪初,总结了伊拉克战争的教训和前两次转型的经验,开始在组织体制上“动手术”,组建“联合部队司令部”,作为专门负责联合训练的组织机构,从而确立联合训练的主导地位。这是一次极有深度的变革,从根子上解决问题。近年来,俄、英、法、日、印等国的军队也都朝这个目标发展。
袁林(军事科学院世界军事研究部研究员、大校):以前,美军是由各战区司令部组织联合训练,1993年,当时的国防部长阿斯平主张从陆军、空军和陆战队中抽调作战部队,交给美国大西洋司令部指挥,进行联合训练。随后,克林顿总统正式签发了文件,规定“美国大西洋司令部统管陆、海、空以及陆战队的联合训练”。这样,原先以海军为主的大西洋司令部,就成了拥有4个军种的联合司令部,主要是搞联合训练。1999年,他们先把“大西洋司令部”改成“联合部队司令部”,2002年又把它负责的地区防御作战任务,交给欧洲司令部和新成立的北方司令部。这样一来,“联合部队司令部”就成了专职的联合训练机构。平时,就是负责美国本土各军种联合训练;战时,负责向海外派遣训练有素的联合特遣作战部队。目前,“联合部队司令部”负责训练的部队已经占80%。
于东兵(军事科学院作战理论和条令研究部研究员、上校):美军目前的联合训练很有特点。一是找准“用户”,“搞清用户需求”,以各作战司令部最高司令为“用户”,他需要什么能力的联合作战部队,就训练什么样的联合特遣部队。二是层次“下沉”。以前联合训练重点在战役层次,但这种训练框架已不能满足当前联合作战需求。所以,从伊拉克战争开始,美军根据战争规模缩小的特点,开始组建“联合特遣部队”,陆军以旅和营为基本单位,其作战编成包括了陆、海、空军等不同兵力,就连一个“联合特遣营”,也派有空军或海军航空兵的目标引导员或军种协调员。美军反恐大都也采取联合行动。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