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交部发言人就朝核问题、法航客机失踪等答问(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外交部发言人就朝核问题、法航客机失踪等答问(2)
2009年06月02日 19:4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问:中国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原拟于近日访朝,她是否已成行还是取消了访问?第二个问题,有些“防扩散安全倡议”(PSI)参加国称联合国决议为他们对朝采取措施提供了法律基础,中方对此有何评论?第三个问题,美国希望澳大利亚政府接收17名中国籍关塔那摩嫌犯,中方对此有何回应?

  答:由于国内日程原因,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至立推迟了原定6月初对朝鲜的访问。

  关于第二个问题,我不认为你的说法是准确的。根据《联合国宪章》,各国应在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遵守国际法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的基础上,开展国与国之间的交往和国际合作。包括中方在内的国际社会对PSI的关切正是由于PSI的某些规定超出了国际法和《联合国宪章》的框架。所以,虽然我们认同PSI的防扩散宗旨,但仍有所保留。但这并不妨碍中国同国际社会一道共同致力于防扩散的努力。

  关于第三个问题,中方在关塔那摩中国籍恐怖嫌犯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的,没有改变。我们已就此向澳大利亚方面提出了关切,要求澳方予以澄清。

  问:包括美国常务副国务卿斯坦伯格和美国朝鲜问题特别代表博斯沃思在内的美官方代表团正在访问参与六方会谈的有关国家,他们是否将访问中国?何时到访?将与中方哪些官员会见?

  答:关于六方会谈及朝鲜半岛核问题,中方一直同有关各方保持着沟通与联系。

  斯坦伯格常务副国务卿将于近日率团访华。中美双方正就此访有关事宜进行协商。

  问:关于澳大利亚考虑接受关塔那摩维族嫌犯,你刚才说中方向澳方提出交涉,中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是什么?是否希望将这些人遣返回中国?

  答:在这一问题上,我们的政策是明确的,没有变化。我们在多个场合都公开、反复地阐明了我们的立场。中国政府坚决反对任何外国接收这些关押在关塔那摩的“东突”恐怖嫌犯,他们应该被遣返回中国。

  问:中方如何看待马英九在这次出访期间与希拉里之间的短暂会面?

  答:我们注意到了有关报道。我们希望美方慎重、妥善处理涉台问题,避免出现任何“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情况。

  问:今年是“中朝友好年”,朝鲜的核试验是否将影响“中朝友好年”的有关安排?联合国安理会正在讨论通过新的对朝决议,其中是否将包括对朝制裁?

  答:中方在外交部发表的声明中已就朝鲜核试验问题表明了严正立场。中方的对朝政策和立场是众所周知的。

  中方一直本着认真和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安理会有关磋商。我们认为,安理会的相关反应应有助于实现半岛无核化、反对核扩散和维护东北亚地区和平与稳定的总体目标。

  问:关于美国就中国市场准入问题提出的磋商请求,世贸组织要求中美双方进一步审议。中方对此有何评论?

  答:中国政府始终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政策。自从加入世贸组织以来,我们认真、切实地履行了入世承诺,

  中国的市场开放程度大大提高,在某些领域甚至超过了发达国家。

  中美在经贸问题上存在着分歧,甚至是摩擦,但这不是中美经贸关系的全部。我们主张在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发展两国经贸关系,本着平等协商的精神处理相关问题。健康、稳定的中美经济关系和持续增长的中美贸易不仅符合中美双方的利益,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

  有关具体问题请你向主管部门中国商务部了解。

  问:据报道,金正日已经任命金正云为接班人。中方是否了解相关情况?

  答:是吗?

  问:近日,有中国媒体报道称朝鲜已成为了中国的“战略负担”。这是否反映了中国对朝态度有所转变?

  答:中朝之间有着正常的国家关系。中国与朝鲜发展关系,如同与其他国家发展关系一样,是建立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的。

  中国和朝鲜是近邻,我们对朝鲜半岛的局势发展当然有着特别的关切。这一点也许是远在欧洲和太平洋彼岸的国家所体会不到的。我们希望有一个稳定、和睦、共同发展的周边,我们希望看到朝鲜半岛以及我们所在的东北亚地区实现和平与稳定,这不仅符合中国的利益,也符合包括朝鲜在内的有关各方的共同利益。

  朝鲜核试验后,中方已经明确、清晰地表明了立场。中国将继续坚定致力于朝鲜半岛无核化,反对核扩散,以及东北亚和平稳定的目标,并发挥应有的作用。

  问:中朝之间现在还是“同盟关系”吗?

  答:中朝之间是正常的国家关系。我们的对朝政策以及我们在本地区的政策是众所周知的。

  如果没有其他问题了,谢谢大家。下次再见!

【编辑:唐伟杰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