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暴风影音公司在京召开“5·19事件说明会”,公司宣布将召回1.2亿播放软件。这是中国首例软件召回事件。据悉,引发涉及6省大面积断网、近半数网络受影响这一重大网络故障的原因是,一家私服网站打算攻击其竞争对手,黑客从域名下手,对国内最大的免费域名服务商DNSPOD的服务器进行了狂轰滥炸。暴风影音也因此受牵连,继而导致网络大瘫痪。
无独有偶,《网络战争》的作者张鸫宣称:“中国正走向网络战争。”张鸫,长期在政府部门从事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宏观政策法规研究工作。在他眼中,中国正面临着一场范围空前的网络战争威胁。
1969年,在冷战背景下,第一个分组交换试验网ARPNET由美国出资建立;1990年,NSFNET取代ARPNET成为互联网主干网;2008年,全球网民超过15亿,普及率达到21.1%,美国总统奥巴马87%的募集竞选经费来自网络。
美国可以让一个国家
瞬间在网络上“消失”
2008年7月20日,一组携带信息为“win+love+in+Rusia”的奇怪数据流向格鲁吉亚政府网站,而随之流入的,还有数以百万计的访问请求,格鲁吉亚政府网站瞬间瘫痪,格鲁吉亚总统的网页由于被攻击而瘫痪,长达24小时之久。
然而奇怪的网络袭击只是序曲,2008年8月,随着俄军进入南奥塞梯,格鲁吉亚的网络再次受到大规模攻击。格鲁吉亚政府网站瘫痪,总统网页被更改,银行网页遭到入侵,甚至格鲁吉亚的外交部新闻也只能发布在公共博客页面上。
尽管专家认为这一系列的网络攻击仅仅是心理层面的威吓,但毫无疑问的是,这是世界上第一次与传统军事行动同步的大规模网络战争。
而军事行动中,采取网络控制早已不是首例。伊拉克战争期间,由于美国政府授意,“.iq”(伊拉克顶级域名)的申请和解析工作被终止,所有网址以“.iq”为后缀的网站全部从互联网蒸发,在互联网的地图中无法找到伊拉克的影子。
而一切的根基,都隐藏在网络的基础应用之下。
自互联网诞生以来,网络域名与地址的监管便由美国掌控。1998年9月,互联网域名与地址管理机构(ICANN)成立,虽然ICANN自称是非赢利性的私营公司,却是由美国商务部授权ICANN负责域名和互联网相关技术的国际管理,“这也就意味着美国商务部有权随时否决ICANN的管理权。”
与此同时,美国还掌握着互联网的主动脉。不仅各个国家和地区的通信支干线都要经过美国主干线,美国还掌握着全球互联网13台域名根服务器中的10台,只要在根服务器上屏蔽国家域名,就可以让一个国家的网站无法被找到,在网络上瞬间“消失”。2004年4月,由于顶级域名管理权问题上发生分歧,“.ly”(利比亚顶级域名)瘫痪,利比亚在互联网上便消失了3天。
“美国对互联网的控制程度已经远远超出了普通人的想象,虚拟世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冲击是‘一个世界’的冲击,而不只是一个领域、一个部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安全与战略研究所副所长张力表示,美国信息安全系统“官民结合”的发展方式,使得一旦网络战暴发,美国政府将随时可以调用强大到可怕的IT巨头力量。
“美国已经建立了成建制的网络战部队,在这方面我们还差得远。”张鸫表示,虽然美国的网络霸权正在世界各国的努力下逐渐削弱,但是威胁仍然巨大,“政府对于网络技术的重视程度还需要加强。”
谷歌头一个
发现H1N1
今年4月29日,美国谷歌公司(Google)宣布,公司推出实验版的“谷歌流感趋势”系统(Flu Trends),并在墨西哥启用,以帮助人们及早掌握甲型H1N1流感疫情的发展趋势。
这并不是谷歌的转行之作,系统中所有数据,都是网友坐在家中,免费提供给谷歌的。张鸫介绍,每个人上网都会透露出个人习惯与状态,而这种个人行为会转化为网络行为,通过上网浏览和搜索表现出来。
“流感趋势”系统正由此而生,出现头痛、感冒等情况,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上网搜索相关信息,“温度计”、“肌肉疼痛”、“咳嗽”都将成为搜索的关键词。而技术人员编制相关的程序,通过记录和分析搜索有关流感关键词的用户所在地,便可以得出一张“流感趋势”地图,相关搜索关键词的密度越高、频率越大,便说明该地区暴发流感的趋势越大,从而追踪流感传播路径。
早在测试阶段的系统,便发现4月19日至25日间,墨西哥城及墨西哥数个州有越来越多的网民搜索与流感相关的信息。更有人推测称“流感趋势”比疾控中心发布的趋势要快两周。谷歌软件工程师杰里米·金斯伯格等人便在公司网站上写道:“‘谷歌流感趋势’系统或许能比任何其他系统更快发现流感疫情的暴发,因为它能接近实时地监测流感动向。”
外媒“三亚基地”报道
证据来自Google Earth
“高端搜索做行为研究,低端搜索做广告。”搜索数据体现着人群的欲望和需要,通过数据研究,可以提供某种商品的流行趋势,可以反映一个地区人的兴趣爱好,也有可能暴露一个团体的思想趋势。这一切都能靠家用电脑完成,而一个普通网友不经意的行为,还有可能泄露国家机密。
2008年5月2日至3日,英国《简氏情报评论》周刊、美国福克斯电视台、法新社等多家西方主流媒体都报道了同一条消息:中国正在海南省三亚兴建一处能容纳新战略核潜艇的海军基地。消息称,“(三亚基地)简直就是007电影中频频出现的那种超大的海军基地。”
而所有这些报道的证据,都来自“谷歌地球”(Google Earth)提供的卫星照片。
提起“谷歌地球”,多数网友并不会陌生,通过地球表面的卫星图像和航拍照片结合,“谷歌地球”几乎覆盖了地球70%的人口分布地区,不少网友都有过用“谷歌地球”找自家房顶的经历。而正是这个免费下载的软件,已经成为泄露国家地表机密的“利器”。
据资料显示,“谷歌地球”提供的卫星图像清晰度一般为15米,付费用户还能得到分辨率达到0.6米至1米的局部卫星照片,这几乎超过了10年前军用卫星的水平。张鸫表示,“谷歌地球”已经成为无力发射卫星、购买卫星图片国家的“间谍卫星”。
“Google Earth让我们进入了一个人人都能当间谍的时代!”《印度时报》曾如此表述。张鸫表示,谷歌地球的分享更新功能,使得所有数据都有可能是从家用电脑传出的,每个用户都可以标记一个地区并填写信息,包括人口、地理名称等,“一些网友很有可能无意中便透露了军事保密地点。”
互联网孵化
“奥巴马”们
“我从来都不是总统的最佳人选……我们的竞选不是孵化自华盛顿的会议大厅,而是始于得梅因的后院、康科德市普通人家的客厅。”20世纪30年代,广播“炉边谈话”让罗斯福成为“电台总统”;70多年后,奥巴马创造了美国新的历史,同时树立了“网络总统”的新形象。
2007年3月,奥巴马在雅虎知识堂发表题为《如何吸引更多人参与民主运动?》的帖文,回复量高达1.7万;2008年10月19日9时,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表示支持奥巴马,数分钟后,采访视频被传到网上;个人网站、博客、社区乃至视频等网络应用,都成为奥巴马的“武器”。调查显示,18岁至29岁选民中,有66%支持这个随身携带黑莓手机的“新潮”候选人。
“互联网正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利益诉求的集散地,成为群众参政议政的重要平台。”据统计,截至2008年12月,中国网民数量达到2.98亿,成为世界网民规模最大的国家,而网络声音越来越多地出现在公众面前,也展示了网络民意的力量。
“杭州飙车案、城管培训教材,网络上几乎每周都有吸人眼球的话题,这说明网民需要诉求的渠道。”张鸫表示,目前中国网民结构仍不平衡,农村网民与城市网民差距比较大,网民的主体是18岁至30岁的年轻人,并不能完全代表民意,“任何一个事物都有两面性,网络民意有一定正面作用,推动了许多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网络民意是否就代表民意也需要画个问号。往往一个突发事件发生后,网民的情绪宣泄多一些,偏向性比较明显。” (记者 吴楠)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