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落缅甸中国远征军老兵:回国已心满意足(图)——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流落缅甸中国远征军老兵:回国已心满意足(图)
2009年06月02日 00:3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5月31日,四川省岳池县裕民镇陶家沟村2组村民周维芬向邻居展示今年4月从缅甸传真回来的缅甸籍抗日远征军老兵刘召回的近照。5月30日,在缅甸生活达70多年的9名中国抗日远征军踏上了祖国的土地,开始回国探亲之旅。其中现年88岁的刘召回是四川省岳池县裕民镇陶家沟人,在参加赴缅甸抗日战争中,因种种原因流落在缅甸,并在缅甸定居、娶妻生子。70多年来,刘召回一直思念着故土,给家乡亲人写了若干封信都被退了回来,直到最近才与祖国亲人取得联系。如今,刘召回在故土的亲人仅有三弟媳周维芬(66岁)和二姐夫代明进(88岁)还在世。 中新社发 胡佐斌 摄


 

    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九名流落缅甸六十余载的中国远征军老兵,五月三十日从他们走出国门的畹町口岸开始,重新踏上离别了六十余载的土地。这些老兵的老家分布在四川、山东、广东、湖南、江苏以及河南等地,年龄最小的也已经八十多岁,他们分别居住在缅甸的密支那和曼德勒。图为,老兵在亲友及志愿者的搀扶下走过畹町大桥进入中国境内。 中新社发 保旭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瑞丽六月一日电 题:流落缅甸中国远征军老兵余生“最后的光荣”

  中新社记者 保旭

  初夏的云南瑞丽市多雨湿润,天气炎热。这个位于中国西南边境的口岸城市,半夜还能听到路摊边喝啤酒的人熙熙攘攘的声音。位于瑞丽的国家级口岸畹町如今是中缅贸易商品的重要集散地,但在六十余年前中国远征军从这里走出国门抗战。

  二战期间,由于日军封锁了中国所有的海上通道,畹町成了中美英盟军的大本营和物资集散地,几十万中国抗日远征军也从这里出入国境。此后,由于种种原因,部分远征军留在了缅甸,六十多年来,他们回国的愿望日益强烈。五月三十日,九名远征军老兵回国探亲,他们的老家分布在四川、山东、广东、湖南、江苏以及河南等地,年龄最小的逾八十岁,他们分别居住在缅甸的密支那和曼德勒。在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下,这些抗战老兵从走出国门的畹町口岸开始,今天重新踏上离别了六十余载的土地。

  在畹町定居多年的远征军老兵蔡子斌今年九十六岁。五月三十日他特地起了个大早,由于腿脚不方便,由儿子用轮椅推他来到了畹町桥。他特意将两块分别由中央军委及香港《大公报》颁发的荣誉勋章挂在胸前。因为他要在此迎接当年生死作战的兄弟。

  蔡子斌告诉记者,上世纪初期,自己远赴新加坡劳工,一九三一年毅然回国成为中国赴缅远征军的一员。战事结束后,由于历史的原因并没有返回老家广州,而是留在中缅边境的畹町。对于当年的战况,蔡老人已经记得不清晰了,只有留下“打日本人”、“死了很多人”、“很多老兵不知去向”的记忆。他认为,“当年从这出发,现在还从这回来,这是流落缅甸战友余生最后的光荣,虽然更多的人已经客死他乡。”

  对于这点,在缅甸做生意的华侨王荣森老人很赞同。他认为,这些老兵初期在缅甸生活十分艰苦,缅甸人认为他们是“侵略者”,很多华人认为他们是“逃兵”,到现在流落在缅甸的老兵也只剩下几十人。这也是王荣森长期致力于寻找老兵的初衷。他告诉记者,这次组织老兵回国,不管是否探亲,但是要让他们看看祖国的强大,看看当年他们作战地方的变化,这些都有他们的一份功劳。“对于这些年事已高的老人,能从当年跨出国门去抗击日本人的畹町回到中国看看,就已经很心满意足了。”

  很多人可能想从这些老兵的身上探访出更多关于那场战争的记忆。但对于这些耄耋老人,他们早已习惯了把那一场被多数人遗忘的战事放在心里。他们一直认为自己打过日本人,为国家作出过贡献。但为了证明他们的贡献,必须还原那一段滇缅抗战史。今年三月,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在中国内地热播;更多的志愿者探访老兵,帮助他们“口述历史”;各类媒体大篇幅的报道相关内容。这些都让王荣森老人感动在心:“社会开始认可这些老兵了,他们会得到证明的。”

  此次回国探亲,刚进入中国境内,老兵们就受到了热情的款待。瑞丽市政协主席岩板在欢迎晚宴上对老兵们感慨地说,“六十七年前,日军给祖国边疆人民带来了深重的伤害,边疆人民经历了血腥灾难。你们和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捍卫了祖国的安全,换来我们今天的和平与发展,而你们却流落他乡为异客,饱尝了游子的辛酸和与祖国亲人割舍的痛苦。边疆之所以有今天的发展,是因为有你们的付出,历史将不会忘记你们,祖国和人民也都将不会忘记你们。”

  王森荣老人向记者透露,他们还在筹备一个中国远征军联谊会,无论身在何处的老兵,通过联谊会组织,让这些老兵再聚首,“为了证明一些东西,更为了怀念一些事情。”(完)  

【编辑:张哉麟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