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利益“生态链”
“驻京办问题非常复杂,背后利益纠葛涉及到中央部委、各地方政府以及北京市等方方面面。”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尹韵公研究员对本刊记者说,“裁撤驻京办迄今无下文,主要是因为驻京办生存的深层土壤太肥沃。”
对资源配置权力过于集中的有关部委来说,“有些项目资金,在条件相当的情况下,给谁都可以。这个时候,就看哪个驻京办的能量大了。跑得勤和会暗箱运作的,就能获得蛋糕中最大的那块,其背后难免有权与钱的干预与运作。”湖南省某市一位驻京办主任告诉记者。
值得一提的是,驻京办对北京的房地产、旅游、餐饮等方面的发展影响很大。据可查到的《2003年北京工业统计年鉴》披露,各驻京办事处在拉动北京内需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各级政府驻京办的资产在2001年就超过了100亿元,仅2002年,这些驻京办在购房、建房的投资和日常经费开支就高达43亿元,平均每家482万元,比上一年分别增长了23.5%和21%。
国务院办公厅曾在1990年7月转发的一份驻京机构清理整顿通知中,明文规定:“各级政府的驻京办事机构一律不得经商办企业,已开办的企业要立即撤销。”可是,在北京市后来的几份文件中均对其产业经营默许,并设有“驻京联络处申请办理经营性实体(宾馆、饭店、餐馆等)”的一项服务。
据了解,北京市也曾一度停止了对新设驻京办事处的审批。但2003年4月1日起施行的《北京市经济委员会关于印发〈关于外地政府(企业)驻京办事机构的若干规定〉的通知》,对各地设立驻京办又表现出极大热情。
记者调查发现,在所有驻京办中,各大企业的驻京办最受北京欢迎,其次为各县市政府的,而对各省发改委等厅局设立的驻京办并不感兴趣。原因是“各省直属厅局在北京只是跑项目,没有投资相关产业。”
“对驻京办的整顿,关键是什么时候出台具体方案的问题。”南开大学博士生导师齐善鸿教授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可以预见,因涉及面太广,利益纠葛错综复杂,来自各方面的阻力会很大。”
去向悬念未决
多位受访专家都认为,尽管驻京办存在不少问题,但因为利益纠葛太复杂,目前撤销是不现实的,为今之计,还是要健全体制,加强对驻京办的监督和管理,重新给驻京办以明确的功能定位。
“如果仅仅看到驻京办在搞腐败,就把板子全打到他们身上是有失公道的。”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私)营经济研究会会长保育钧认为,应该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上,从体制上剖析这一现象的深层次原因。
“如果各个部门都在各自的条条块块里分钱,对地方政府就会有很大的吸引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毛寿龙认为,从根本上说,驻京办之所以存在问题,并不是因为地方政府或者企业在北京设立了这些办事机构,而是因为各部委在相关项目审批程序的公开透明上存在问题。所以,治理的关键还是约束这些部门的权力,尤其是财政上的权力不要太大。
首都经贸大学公共管理系张智新副教授认为,驻京办中的腐败现象并非错在驻京办,而源于两个关键制度的缺失:一是中央和地方之间责权利的划分尚不明确、合理;二是中央各部委以及其他领导机关在权力运行上还存在机制不合理、监督不到位等问题,也缺乏对地方和企业“跑部钱进”进行预防、限制和规范的法律、法规。
“驻京办问题远非一撤了事那么简单。如果根本性问题没有解决,即使撤掉驻京办,它也会以各种形式长期隐性存在,与其让它半地下,不如让其公开来规范它。在中央集权体制下,需要有强力措施来达到资源分配均衡,涉钱涉物的分配和使用方向,要尽可能透明化和规范化。”尹韵公研究员表示。
“驻京办这样的机构,是旧体制遗留下来的病灶,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显得弊病重重。”中国人民大学政治学系张鸣教授认为,“目前这种权力和资源过分集中的体制不改变,驻京办就没办法真正消失。只有把这些不合理的体制因素改变了,驻京办才能从人们的视线里逐步消失。”
“在网络时代,已不需要在外地设立一个专门机构来联系工作。”齐善鸿教授认为,“驻京办撤销不太现实,但其定位与功能应尽快转型,更多地为普通老百姓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方方面面利益繁杂各异,驻京办需要代表地方及百姓反映诉求、反映民情,这才是它真正应该发挥的重要功能。也就是说,驻京办的职能必须明确,不能从事的行为必须有相关规定给以禁止。”
看来,驻京办是转型还是撤销,去向悬念未决,它依然在争议中存在或扩张,这不仅牵涉到中央集权体制的权力分配改革,也考验着政府的决策和执行能力。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