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铁4号线首次全线试车 圆明园站讲述历史话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北京地铁4号线首次全线试车 圆明园站讲述历史话题
2009年05月31日 23:0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5月31日,北京地铁4号线全线试车运行。据介绍,北京地铁4号线南起公益西桥站,北至安河桥北站,全长28.165公里,将于2009年9月28日正式通车运营。该线路是继北京地铁5号线后又一条贯穿京城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中新社发 富田 摄


 

    5月31日,北京地铁4号线全线试车运行。据介绍,北京地铁4号线南起公益西桥站,北至安河桥北站,全长28.165公里,将于2009年9月28日通车运营。该线路是继北京地铁5号线后又一条贯穿京城南北的交通大动脉。 中新社发 富田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网北京5月31日电 (记者 杜燕)北京地铁4号线31起开始全线试车,预计到6月20日,全线进行空载试运行,即全线按站停车,模拟通车状态。

  5月31日一众记者试搭地铁4号线列车。该列车从位于该线最南部的起点站公益西桥出发,不靠外力牵引,自动运行到位于北部的终点站安河桥北站。

  记者看到,列车内的座椅颜色与车体颜色均采用4号线的标志色——青绿色。列车内,各种安全提示标识,包括紧急求助电话、紧急停车按钮等均已安装到位。

  特殊减振技术助列车安静运行

  一路上,列车片平稳运行,车厢内安静舒适。原来,这源于施工中采用了弹性减振整体道床、轨道减振器道床、梯形减振轨枕道床、压缩型轨道减振器道床、特殊钢弹簧浮置板道床、钢弹簧浮置板道床等六种减振降噪措施。

  “4号线全长28.165公里,其中,地下线长度达27.9公里,为国内一次建成地下线长度最长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相关人士介绍说,虽然很长,但4号线应用了节能坡、钢铝复合轨等节能技术,并在列车振动噪声方面运用了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以降低运营列车所产生的振动噪声影响,所以,4号线穿越旧城区和高科技园区、在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还成功运用特殊减振技术解决了振动、噪声对居民生活和精密试验的影响。

  突然断电仍可自动运行1公里

  记者还了解到, 4号线在国内首次采用蓄电池供电牵引模式进行列车牵引,蓄电池供电牵引模式可以让列车在没有正常牵引供电的情况下自行运行1公里距离,以减少因牵引供电断电而导致列车停留在隧道中的情况,从而缩短事故处理时间以及减轻由此给乘客可能带来的恐慌感。

  设计行车间隔为2分钟

  4号线车辆最高设计速度每小时80公里,全线运行时间48分钟。为确保巨大客运量的正常转移,4号线行车间隔的设计能力为2分钟,平均站停时间是36秒。记者了解到,4号线预测客流巨大,日客流量就将达到73.13万人次;与其南延线——大兴线贯通运营后,日客运总量达到93.5万人次;到2036年,4号线将迎来146.2万人次的日客流量高峰,年客运总量将达到5.34亿人次,是国内目前运营或规划项目客流量最大的线路之一。

  实现铁路地铁公交灵活换乘

  4号线沿线换乘车站较多,既包括与铁路、地铁的换乘,也包括与公交枢纽的接驳联系。在北京南站与铁路、地铁14号线同步建设,实现了集铁路、地铁、公交为一体的特大型交通枢纽;在西直门,不仅实现了4号线与2号线的同站换乘,也合理地解决了与13号线、铁路北京北站换乘老大难问题;在国家图书馆,采用双岛四线新型车站修建模式,创造性地提出了同站台换乘形式,可同9号线换乘;在海淀黄庄,实现了世界一次暗挖修建十字换乘车站的先例。

  特色站艺术品比例大

  4号线主打灰色风格彰显城市特色,24个车站根据各自地理位置的不同,分为标准站、特色站等几个层次设计。记者获悉,特色站的“艺术品”设置比例较旧站更大,和中国壁画学会联手,由有一定知名度的艺术家全面设计和创作。

  其中,圆明园站内,复原的圆明园远景浮雕将向乘客“讲述”一个传统、严肃的历史话题,站台特意设计了残缺形状的立柱,“历史遗迹”的概念通过大水法的样式来体现;位于颐和园附近的西苑站,站内的“古典画廊”主打“皇家园林”牌;国家图书馆站,把国家图书馆四大镇馆之宝——《永乐大典》、《四库全书》、《赵城金藏》、《敦煌遗书》的形象“转移”到了站台里;动物园站一边通往动物园,那里的壁画就是动物们欢快地奔向动物园方向,另一边通往天文馆,有天体壁画为乘客形象地引路;平安里站则由于和国家京剧院很近,站台柱子上都绘有抽象的京剧脸谱。 完

【编辑:宋方灿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