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桥行为遭遇集体模仿 个人利益引发巨大社会成本(4)——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跳桥行为遭遇集体模仿 个人利益引发巨大社会成本(4)
2009年05月28日 01:14 来源:CCTV《新闻1+1》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解说:

  海珠桥,广州市第一座跨江桥,连接城市南北交通的大动脉,现在每天的车流量达到10万辆左右,海珠桥以它的历史和独特风格,点缀象征着广州,是羊城八景之一,碧海丹心的组成部分。

  5月21号的事件就是发生在这座桥上,然而就是这座见证了广州70多年历史的大桥,现在却被人形容为“跳桥圣地”。

  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办公室14日曾做出过通报,今年以来,广州警方共处理发生在海珠桥的跳桥事件15宗,并对其中8人依法做出行政拘留处理。而细细算来,从4月1号至今,短短50多天的时间里,海珠桥就上演了12起跳桥事件。

  车祸逃逸、医疗纠纷、儿童走失、货款被欠,其实在这一起起的跳桥事件中我们不难看出,每一个单一的事件背后,都有一个具体的问题,尽管原因不尽相同,但大都是因为切身利益受到损害。

  同时用广州信访局局长黄周海的话说,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4月1号以来的12起跳桥当事者中,没有一位通过信访表达自己的诉求。也许这样的一些人已经失去了通过正常渠道解决问题的希望和耐心。

  另一方面,《信息时报》在前不久的报道中指出,经过记者调查,跳桥的当事人绝大多数都是假跳,这些表演的结果造成阻塞交通,浪费警力,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为了解救他们,还要付出巨大的社会成本。

  如今,当城市的桥梁、大楼,以及一些制高点,正在成为将个人的遭遇提升为公共话题的地方,面对频繁上演的一个人的示威,我们该如何看待和帮助这些当事人,解决他们的现实难题。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都有哪些深层次的原因,让他们选择这种极端的方式,社会和政府很显然还需要更加细致的思考和处理。

  主持人:

  王教授,不知道刚才您注意到没有,短片里面有一位广州信访局局长,他说我就不明白了,这12个人里面为什么没有一个去走信访这个途径,您怎么看他这个疑问?

  王锡锌:

  也许广州的信访做得的确很好,但是我觉得这个跳桥事件和信访的关系需要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第一,我们看到这12位跳桥者中,刚才我们也列了一些基本的情况,其实有很多是私人之间的纠纷,比如说像这一位跳桥就是欠款,工程欠款,这一类的事件,包括讨薪的事件,这一类比较多。我们知道信访部门通常并不能直接解决这种私人之间的纠纷,这是第一个,从功能上来讲,所以这种渠道并不是能够有效解决这样一些争议的,其实这些争议需要通过其他的政府主管部门乃至法院才能解决,这是第一。

  第二,还可以做一种更加悲观的解读,那就是我们之所以这12位没有去,有可能他们在心理上,或者从他们社会经验的角度,他们就觉得,找信访可能也没有用,因为在很多时候,信访也是二人转。

【编辑:谢宏钰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