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署20日发布了2009年第4号审计结果公告,向社会公布了河南、甘肃、山西等10省区市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审计调查结果。审计调查发现,财政支农资金分配、使用和管理不够规范的问题普遍存在,10省区市财政和有关主管部门违规使用资金26.93亿元,其中用于建房买车5837.4万元;不规范管理资金45.75亿元;配套资金不到位65.97亿元。(5月21日《西安晚报》)
也许有人会说,仅从数字大小的层面看,5837.4万支农款被用于建房买车,似乎并不算“多”,但加上违规使用、不规范管理、配套资金不到位、决策失误等多项数额,财政支农资金的不规范分配、使用和管理,足够让我们触目惊心。
由审计署审计10省区市财政支农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公众最容易想到的,还是4万亿投资。5月21日,发改委在其网站上公布了4万亿投资投向构成、投资资金来源、中央投资项目三大保障体系,以及项目建设进展情况。审视发改委此次公布的信息,我们不难发现,透过这些看上去似乎很明晰、实质上还是显得笼统的数据,公众依然难以找到进行深入、有效监督的“着力点”。而从中央投资项目三大保障体系中的监管保障体系中,我们发现,公众能够介入和参与的监督,似乎只有“全过程监督检查”这一途径。
检视之下,公众难免会发出疑问:发改委此次公布的4万亿投向构成及中央投资项目进展,是对上海律师严义明的回应吗?早在几个月前,严义明便要求相关方面对4万亿经济计划进展及资金使用情况公开——如果此次公布算是回应,未免简单了些。如果此次公布算是回应,相关方面在强调专项审计、24个检查组和专项稽查的内部监督的同时,为何没有考虑将公众监督纳入到监管保障体系的程序设计中?
面对公众要求公布4万亿经济计划进展及资金使用情况的吁求,此前相关方面以条件不成熟等理由回绝。在笔者看来,如此举动显然既不明智又不负责任。原因很简单,早在今年3月,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穆虹接受采访时便称,由于政府预算和基建项目是按年度安排的,2010年年度的投资安排尚未确定,因此无法公开。分析之下发现,即便公众对当前阶段已经确定的“部分”4万亿投资,尚不能进行深入、系统、有效的监督,但相关方面可以通过循序渐进的方式,先让公众进行监督,相关方面也可以逐渐熟悉这种全程信息公开的模式。
退一步说,即便公众依然难以对2010年年度的投资安排进行有效监督,那么,在4万亿之外,比如在对财政支农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方面,利用信息公开、引入公众监督的方式,强化人大审批、审计监督的系统监督,价值同样难以估量。原因很简单,如果对4万亿进行的公众监督尝试,能成为完善信息公开机制全面落实的契机,那么,包括对财政支农资金的分配、使用和管理进行公众监督,相关方面还有回绝的理由吗?以此观之,支农款被挪用是对加强4万亿公众监督的再提醒,还有待相关方面及时慎重关注。(李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