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飞行员、潜水员……这些我军的特殊兵种,在疗养学上也有特殊的要求——特勤疗养,因为他们关系到导弹升空、飞机上天、舰船出海。
在美丽的杭州西子湖畔,有这样一支特殊的部队——南京军区杭州疗养院。2004年5月,随着三军联勤步伐的加快,同样驻在杭州西子湖畔的海、空军疗养院和第117医院转隶到这家疗养院,也担负起特勤疗养任务,保障任务从陆地走向天空、走向海洋。
前不久,杭州疗养院总结梳理的联勤体制下特勤疗养的经验做法,被总后勤部在全军推广转发。
全军首部特勤疗养学专著出炉
长期从事高强度飞行训练的飞行员如何疗养?常年在深海执勤的潜艇官兵心理压力如何缓解?
多年来,对特勤疗养训练工作尚未出台相关的制度规范,全军没有一个统一制度规范。“打造我军特勤疗养的现代‘航母’,没有一个坚强的内核,肯定不行!”杭州疗养院领导下定决心,在全军率先组织“联勤体制下特勤疗养模式研究”,从特勤疗养机制建设、技术建设、制度建设、设备建设、信息建设、人才建设、文化建设、安全管理等方面进行研究,全面打造整体覆盖、立体辐射的特勤疗养“九个一”系列工程。
为了规范特勤疗养工作,提高疗养质量,他们组织专家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创新制订出《特勤人员大体检和健康鉴定实施细则》、《航空生理训练工作规范》等5种规章制度……总后勤部领导到疗养院调研后给予充分肯定,并把他们的这一系列工作规范作为特勤疗养工作的统一标准在全军推广,填补了全军特勤疗养制度不统一的“空白点”。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拥有“话语权”,我军特勤疗养的现代“航母”初具规模:形成了完善的科学体系,建成全军首批达标特勤疗养科室,创建了全军首个特勤疗养研究所……
“空中经验”地面演练
在杭州疗养院航空生理训练中心,坐在航空生理训练舱的坐椅上,在医务人员的操作下,坐椅微微转动,加速……笔者犹如置身于失重的空间中,完全置身于另外一个陌生的境地。
航空生理训练中心主任李交杰介绍,通过航空生理训练,能让飞行员在模拟飞行条件下,经受缺氧、低气压、加速度、空间定向障碍等不良因素对人体的影响,培养飞行员应对不同飞行因素影响的身体功能稳定性,培养并发展飞行心理素质,提高在事故情景及其它复杂飞行条件下的飞行活动可靠性。
如何预防由飞行员生理原因而引发的飞行事故?航空生理训练中心的医护人员把目标锁定在航空生理训练课题的研究攻关上。一个个只能在真正飞行中才能体会到的生理感觉,现在完全可以在地面进行模拟训练感受和处置。
近年来,他们还研究出歼击机、强击机、运输机等多种机型、多种飞行条件下的航空生理训练模拟课题。其中,高空缺氧、抗荷训练、飞行错觉等4个课题已在全军航空生理训练中得到广泛应用。
地面“空中经验”真切实在,空中处理类似情况才能熟练自如。近两年来,在该院进行生理训练的3600多名飞行人员中,飞行错觉发生率明显降低,95%以上的飞行人员已练就抗错觉的本领。
“疗治结合”提高服务满意度
一堂“专家教你如何对付亚健康”的保健知识课,让特勤疗养官兵受益匪浅。不少特勤疗养员反映,联勤为他们联来更多的疗养项目,正是这个疗养院整合疗养保障资源带来的保障效益。
新的编制体制启动后,杭州海、空军疗养院和第117医院转隶到该院,技术、人才结构更要合为一体,院领导眼光睿智: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对现有人才、技术、医疗设备等进行重组整合,构建起高效、高质的特勤疗养单元。
疗治结合,是现代疗养发现的必然趋势。联勤后,他们打破区域界线,建立疗养院与医院间资源的双向流动机制,真正走出疗治结合的新路子。他们把保障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将各疗区的医疗设备、特色专科进行重组;拓展疗养功能,突出专科建设,开展了“双向转诊”、“专家全诊”、“交叉坐诊”;率先提出专病专科疗养,使专病专科疗养成为特勤疗养学科主流技术的发展方向。
经过5年的联勤实践证明,杭州疗养院特勤疗养服务满意率节节攀升,特勤保健疗养、特勤体检和健康鉴定、特勤训练、特勤康复疗养等工作,跃上新台阶,形成了一个“独特高效、联合保障、疗治结合”的全新特勤疗养模式。联勤以后特勤疗养官兵训练质量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服务满意率在98.8%以上。(潘正军 于伟 李柰)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