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5月11日电 国新办今日就中国防灾减灾工作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地震局震害防御司副司长杜玮表示,在近些年来,中国对灾害立体监测系统十分重视,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
杜玮介绍,地震的立体监测的问题,过去是比较困难的,大多数的观测手段只能分布于地表。在近些年来,中国对立体监测也更加重视,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进展。一方面是更多地利用了国内外现有的空间对地观测资源,特别是国内,包括北斗卫星系统和减灾环境小卫星星座等资源开展相关的研究,另一方面,也在筹划专门发射一些能够观测与地震发生可能有关联的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参数的专门的观测卫星,这方面的工作也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大家也知道,上天容易入地难,地震都是发生在地下很深的十几公里的地方,对地下的观测,我们确实办法有限,但是也利用各种机会开展工作。”杜玮说。他介绍,最近在汶川地震断裂带的钻探工程,利用四口深钻在龙门山断裂带部署比较深的地下深井观测的手段,进一步丰富地震立体观测的科学发展的能力。
民政部救灾司司长邹铭补充介绍,所谓灾害的立体监测体系,主要是空、天、地,加上卫星遥感、航空遥感、地面观测、地理观测和海洋观测来组成的。除了能力要加强之外,还要推进数据的共享、信息的共享,这样才能真正对国家综合减灾能力的提高,加强灾害预警监测水平,起到重要的作用。
杜玮还表示,中国地震局组织了大批专家集中开展攻关工作,有望在近些年内就启动建设一个能够覆盖地震多发地区的实验性的地震预警系统。“如果陆地发生的地震,对震中地区的影响的预警,可以提供预警的时间可能只是以秒来计的,十几秒、几秒的时间。”(据中国网文字直播)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