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肇星看不惯洋词汇 审批总结必划掉"圆满"二字——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李肇星看不惯洋词汇 审批总结必划掉"圆满"二字
2009年05月11日 09:55 来源:《瞭望》新闻周刊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资料图:李肇星 中新社发 张娅子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不管做什么,都有一个重实效还是重外表的问题。”

  文/《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聂晓阳

  离开外长这一耀眼的职位二年多了,但李肇星身上的“明星光环”似乎并未减弱。实际上,“浮名”恰恰是李肇星竭力远离的东西。老老实实说话,实实在在做事,是他内心最深处的信条。

  平民情结

  国学大师季羡林曾透露,他在政治逆境中曾怯懦过,生活拮据时曾刻意低头看地,渴望捡到一两枚别人丢下的硬币。大人物也有不大之处,正是这一点,令李肇星觉得更爱这位北大老师兼山东老乡了。

  李肇星坦言自己年轻时也曾有过至今悔恨不已的事情。“中学时代,有一次娘提着饭菜来学校看我,但我不懂事,怕在同学面前丢面子,硬把她拒之门外。娘从来没有上过学,这是她唯一一次能跨进校门的机会……”

  1995年6月18日清晨,八十多岁的母亲在老家山东胶南王戈庄去世。李肇星说:“在五十多岁上失去娘,和许多人相比,我也许是幸福的。在五十多岁上成为没有娘的孩子,痛苦更加刻骨铭心。”

  有了中学时代的这件事,李肇星终生都把是农民的后代看作一件值得骄傲的事情。他注重词源学,什么地名、人名都要问来历。他说,自己给唯一的儿子起名“禾禾”,就是为了让他记住自己是庄稼人的后代,终生热爱自己的故土。

  1963年12月30日,李肇星被吸收为中共预备党员。当时,许国璋教授作为他的入党介绍人,在发言中的第一句话就是:肇星同志是一个在农村长大的孩子,身上有很多农民兄弟的优点……

  浓重的平民情结,使李肇星在考虑问题时总能站在老百姓的角度。有一次他因为声带息肉住院,面对良好的医疗条件,他首先想起的是曾祖母看病的故事:他的曾祖母是一位农村妇女,92岁上还给家人缝补衣服,93岁第一次用药——是李肇星替她到离村子三里路只有一名赤脚医生的公社卫生所,花一角五分钱买的一瓶止咳糖浆。当时,曾祖母喝了后说:太甜了,太贵了,别再买了。

  有一次,国内某大学研究所所长呼吁取消中医,还说指责他的人不科学。李肇星对此感到如鲠在喉,不吐不快。他说,在农村,一大半患病农民住不起医院,不少人只靠较便宜的中草药治病,“听起来吓人的学术研究,也应把百姓疾苦放在心上,否则就是‘站着说话不腰疼了’”。

  在外长任内,李肇星当然有自己的专车。实际上,他的不少文章和公务,都是在汽车里完成的。但是,部长的专车在他看来只是一个交通工具。必要时,部长的腿也会“亲自”走路甚至骑自行车。他透露说,有一个周末临时加班,因为司机住得远,他就跟邻居的女儿借了辆自行车,骑了25分钟到外交部门口。

  遗憾的是,他当时顺手把车锁在外交部围墙外的一块空地上,结果自行车被偷走了。为此,他特别留意到家门口张贴的公安机关的温馨提示:千万锁好车,严打偷盗自行车的犯罪行为。他说:“这样的标语在国际上太那个了,衷心希望这种标语以后再也不需要。”

  作为部长级官员,他和老百姓一样有堵车等生活在大城市的日常烦恼。李肇星还透露说,有一次一位部长出席十七大时遇到堵车,那位部长怕迟到,就跳出车跑到会场,途中还摔了一跤。

  大约45年前,李肇星大学毕业后在当时的北京外语学院翻译班进修。那段时期,中国正在经历经济困难,学生们吃饭都要凭饭票,有时候还吃不饱,但谁也不愿告诉外国老师。后来一位叫克鲁克的外国老师知道后,主动教他们“粮票”的地道翻译,而且安慰大家说:英国在二战后也曾供应短缺,人们要排长队领取食物。

  那时候,同班同学大都家庭经济困难,有时碰到临时任务做翻译都要到外交部行政司借西装,但行政司无皮鞋可借。有一次,一位同学到人民大会堂做翻译,一身西装,打着领带,脚上却蹬着一双球鞋。有人议论:这种打扮不伦不类,但克鲁克却为自己的学生辩护说:好皮鞋不如好翻译。

  “我一直把他教给我的做人处世的话记在心上。”李肇星说。

  平常心态

  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驻南使馆后,李肇星推迟了回国述职的行期,连续在美国最大的六家媒体介绍我国政府和人民的严正立场,近5000名美国朋友先后写信给他表示支持。面对各方的好评,他在自己的小本本上写道:“在世界面前,我微不足道;和祖国加在一起,赢得了些许骄傲。”

  美国一位女教授曾评价李肇星平易近人,在美国民众中很受欢迎,“天使能够飞翔,是因为她们把自己看得很轻”。李肇星听后颇受感动。他说,一个人最难的是平常心,在任何时候,都别以为自己是什么,有多么了不起。

  据传,某部委有一次自我考评,不少干部都写上“有时有急躁情绪”的缺点,无伤大雅,甚至近似优点。李肇星说,他自己也曾不止一次这样填过表,直到后来当了外交部党委书记和部长后,“才不好意思这样应付自己了”。

  在很多文件里都喜欢用“圆满成功”这样的话,李肇星说,除了礼仪场合的外交辞令外,他一直反感这种过头话。“有的司在内部工作总结上写什么圆满完成任务,访问圆满成功。不送来看也罢,印了也就印了,再修改浪费纸张和印刷工人的劳动,但是凡是让我审批的,则统统划掉‘圆满’二字。

  让李肇星比较反感的词还有“亲自”。“领导无论干什么,往往都要加上亲自、亲临,等等,这有挑拨领导和群众关系的嫌疑”。李肇星说,为什么我们从来没有听说过某农民亲自听乡长报告、某士兵亲临战场打仗、某同学亲临食堂吃饭等话呢?

  此外,充分、进一步、切实、丝毫、毫无、始终等词汇,在李肇星看来,都有为官样文章之虎作伥之嫌。“还有的人喜欢用排比句,不管内容是否需要,一口气堆砌三四个,有时候就显得矫情、可笑——简朴是高格调的美”,李肇星说。

  做了近半个世纪的外交工作,李肇星却有点看不惯一些洋词汇,比如“拜拜”——尤其是在充斥报章的书面语言里。他说:“中文里不是没有再见一词,不必莫须有地出洋相。对外国文化的无知,才需要崇洋,也才会有勇气表演自己的崇洋”。

  1986年,李肇星作为新闻官访问意大利,席间看到邻座一个大胖子,领带也没有扎,很洒脱,就向他问候并询问他的大名,对方很惊讶,原来那人就是世界著名男高音帕瓦罗蒂。李肇星并没有因为没有认出这位大名人就感到难为情,他们真诚交谈,很快成了朋友。帕瓦罗蒂当时正好即将到北京演出,就提出要赠票给他,李肇星想到演出的时候他正好不在北京,就拒绝了。事后很多朋友都说他“傻”。

  对于“傻”,李肇星有自己的理解。他说,当学生时以为自己什么都懂,后来当了外交官却常常惊叹自己的幼稚。“一位很有些名气的外国记者曾告诉我:他第一次访华用了一个多月时间,觉得学了不少东西,回国后便写了本关于中国的书。后来连续在中国住了两年,却不敢轻易下笔了。”

  对于母校,李肇星的评价是“北大是第一个把我从‘自以为是’迅速改变成能‘自以为非’的圣地”。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