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成都理工大学曾于2004年和2006年先后两次邀请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负责人武书连来校作讲座,随后两次给武书连方面汇款数万元。此后,该校在中国大学评价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名次上升,从2004年的116名上升至2007年的92名,此后又逐渐下降至2009年的103名。
今天,大学排行榜像流行乐排行榜一样,也产生了娱乐化倾向,某些大学为了扩大知名度和学术影响力,宁愿相信榜单力量,通过各种学术炒作、暗箱操作、学术腐败和排行榜力量制造不平凡的宣传效果。这就是大学排行榜的物化现象。据统计,1987年至2000年间,中国共有13个单位发布了30多个大学排行榜;资料显示,全国已有近20家机构以不同的指标体系做出了约100个大学排行榜。大学排行榜如此“井喷”,与利润回报关系密切。
排行榜毕竟只是一种虚无靠不住的宣传杠杆。将艺术前途寄托在排行榜上的音乐,可能暂时上榜者、靠前者,只要自身艺术质量不够高,热闹一阵就会销声匿迹。而和经济联姻过多的大学排行榜,成了“捐资榜”、“腐败榜”和“黑心榜”,谁能保证不会成为“上榜音乐”的后尘呢?如果自身缺乏较高的学术积淀、雄厚的办学实力以及不为外界所动的学术淡定和从容信仰,而更多关注与排行榜的位次,迎合各种排行榜标准,在光怪陆离的浮名中徘徊留恋,办学质量恐怕不会高。归根到底,大学排行榜的横空出世与大学办学思想的市场化和沽名钓誉关系密切。“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大学排行榜的物化和形象不良,与大学的负面推动不无关系。
特别是有些“鸡肋大学”,水平不高,半瓶子晃荡;热衷走穴,赚自己的腰包;疯狂扩招,集团化经营;弄虚作假、急功近利、疯狂豪夺、造假成风。如果没有排行榜为它们涂脂抹粉,恐怕难以得到公众信任。就如复旦大学校长杨玉良批评的:“‘一流大学’成为指标化和数字里的‘一流大学’。自己得到了‘金字招牌’,却将排行榜自身具备的良性导向力给削减了,这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
著名科学家王选说:“一个科学家如果经常在电视上出现,那么他的科学生命也就结束了。”过多的市场活动和喧闹会干扰科学精神。如果一所大学过多关心排行榜,其独立从容、自信凛然的大学精神也会被市场化收买,呈现昙花一现的“虚伪繁荣”。
行文至此,想到了天津大学拒绝“物化排行榜”的做法。天津大学校长龚克透露,曾有一家大学排行榜的制作机构找上门来索要“赞助”,遭到学校拒绝。南开大学新闻发言人吴志成教授也说,学校接到过不少类似的来电及传真,明示或暗示校方可以用“赞助”等方式换取大学排位的上升,但学校一概回绝。这种独立自主的教育清醒才是教育最需要的,也是一种教育傲骨。
难以独善其身、泛滥成灾的大学排行榜,因为丢掉了权威性、公正性,应受到淘汰。让大学归大学,排行榜归排行榜,远比娱乐化炒作更值得令人敬仰和信服!(雷振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