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大地震周年新闻发布会现场实录报告(6)——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5.12”汶川大地震周年新闻发布会现场实录报告(6)
2009年05月07日 13: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第二个方面,优先安排。

  第三个方面,我们尽可能做到在使用捐赠资金这一具体效率上,能够弄上捐赠者的标记,比如学校、医院,在建造中,建筑物上标识出来。

  第四个方面,公开信息发布,随时接受捐赠者的监督。谢谢。

  提问八,记者:我是中国新闻社记者。我也想关心一下港澳台同胞和海外华侨华人他们捐献的情况?

  刘捷: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捐赠资金100亿,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捐赠资金55亿,台湾同胞给予灾区通过国台办、海协会以及各省台办、红十字会、慈善会等多种渠道向我省捐款及捐建灾后重建项目资金合计12.1亿元,另外捐赠物资折合人民币2亿多元。

  提问九,记者:我是法国新闻社记者。首先我想问一下汶川地震发生以后,学生的遇难情况。

  涂文涛:我先回答关于这次汶川“5.12”特大地震发生以后,学生的遇难情况。“5.12”汶川特大地震造成了学校部分学生和教师遇难,给遇难的教师、学生的亲人们带来了巨大的伤害,也让我们感到十分的悲痛,在汶川大地震一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我首先向遇难的教师和学生表示沉痛的哀悼,向他们的亲人表示亲切的问候和慰问。“5.12”特大地震发生以后,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教育部,包括我们社会各界,在第一时间组织了人力、物力对学校实施救援,我们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也奋力参加救援,有的教师和学生不幸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力争把这次地震带来的伤亡减到最低。今天,我可以负责的告诉大家两点:一是经过学校和我们教育部门反复的核对,在这次汶川特大地震当中,遇难和失踪的学生一共是5335人;二是据统计,已经申请鉴定办理了残疾证明的学生一共是546名。但是目前鉴定和办理残疾证明的工作还在进行当中,虽然我刚才讲的这两个数据最终还要经过法律程序和按照有关工作要求进行核实公布,但是我可以负责任讲,这个数据是经过教育部门反复核对,它是与遇难学生家庭,申请领取国家的抚慰金和社会的救助金的人数是一致的。二,反映了实际情况。最后我要感谢社会各界,包括新闻界的朋友,对教育系统,在这次抗震救灾给予的关注、关心、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谢谢。

  杨洪波:“5.12”汶川大地震造成的房屋严重破坏和倒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对于破坏倒塌房屋的鉴定问题和质量问题。地震发生后,我们省里立即印发了关于震后危房处理和鉴定的通知,特别是去年8月8号出台了第一个省长令,这是关于受损房屋的安全鉴定及加固的实施意见,这个省长令全面系统规范了受损房屋和倒塌房屋的鉴定工作。地震发生以后,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大力支持下,在国家有关部委的支持下,我们省里面立即组织了省内外专家大约2500个人,深入灾区对房屋的损害情况进行评估、鉴定。根据《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我们又及时组织了由清华大学建筑研究院,中国科学建筑研究院,中国防灾研究院以及我们省里面相关设计、勘察研究部门的专家,组成了对房屋包括学校损害研究的专家组,进一步深入分析,研究地震对房屋破坏的原因。前不久专家组已经公开发布了“5.12”汶川地震震害分析以及地震报告,这个报告是中国建筑新闻网上公开发布的。我现在把这个报告主要结论给大家通报一下。报告认为,造成大量房屋倒塌相关区域,房屋损害主要原因有:一、地震的原因,这次地震能量巨大,方式特殊,震动持续时间长,地震破裂长度大,震害广,震源深度为1.9公里。地震产生的高强度影响区域达到了5563平方公里,9度区是7738平方公里,8度区是27786平方公里,大面积的房屋倒塌主要发生在8度区以上的强震区域。在不同的地质构造区域或者相同区域,由于地震波传播的方式、方向,地震波波峰值的原因导致不同区域的房屋损害不一样,以及波的损害一致的时候会加剧房屋损害。地震的振动传播频率相近,会产生共鸣效应。因此,在低度区也会造成房屋倒塌和严重破坏的现象。三是本身房屋结构形式原因,不同的结构类型和建筑形式在这次地震中体现明显不同,比如跨度大、骨架重、大开间、打开窗、外走廊这种砖混结构建筑较严重,垮塌的比例也较高。这次重灾区中间,除松潘、石棉、九寨沟以外,在灾区内最大的设防是7度设防,而在这个区域内,汶川地震实际影响达到了8到11度,地震实际影响烈度普遍超过极重灾区建筑设防力度的1.5到4度。从超越概率计算,当实际设防超过1.5度的时候,主要构架的强度变形就无法承受,那么倒塌在所难免。五是使用不同建材,90年代中期以前,空心板大量的使用。以及在农村建房中,大量使用,由泥、沙和架,其抗震性较差,这次地震中倒塌较多。专家组的最后结论是,重灾区房屋建筑抗震设防很难抵御此次特大地震的破坏,重灾区房屋的倒塌是不可抗的。谢谢。

【编辑:庄百万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