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地震一周年十大数字——灾区的那些情(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5.12汶川地震一周年十大数字——灾区的那些情(2)
2009年05月07日 12:44 来源:人民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1000名

  约1000名中国地震灾区儿童赴俄罗斯疗养

  应俄方邀请,中国四川等地震灾区中小学生共约1000人于2008年7月17日至8月5日期间在俄罗斯疗养。邀请中国地震灾区中小学生赴俄疗养是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的倡议。他在“5·12”地震发生约两周后访华时,向胡锦涛主席提出了这一倡议。随团赴俄的陕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吕明凯说,这些孩子都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他们有的在地震中受过伤,有的家庭在地震中损失严重,有的因地震发生时表现勇敢而受到表彰。宁强县南街小学五年级学生吴叶欣准备把自己制作的剪纸和撕纸作品送给俄罗斯的小朋友。她拿出自己制作的一对纸娃娃告诉记者:“这两个娃娃代表的是中国和俄罗斯的小朋友手拉手、心连心,永远友好。”

  点题:汶川地震后世界各国第一时间给予中国人民深切的慰问及无私的援助,这份情跨越了国界,这份爱超越了民族,感谢俄罗斯人民的无私援助,感谢世界人民的深情厚谊。同时,灾区千名中小学生赴俄疗养,体现的不仅是俄罗斯人民对中国人民的深情厚谊,更是我国外交成就的具体体现。

  20对

  北川羌寨集体婚礼 20对新人震后重组家庭

  2009年4月26日,四川省北川县政府在擂鼓镇吉娜羌寨为20对“5·12”大地震后重组家庭夫妇举行集体婚礼。北川官方为他们举行坝坝喜宴,每对新人约请8名亲朋好友参加。婚庆活动结束后,新人们将前往海南,享受政府提供价值10万元的厚礼——三亚五日蜜月旅行。这是北川自2003年成立羌族自治县以来举行的首场集体婚礼。由政府出资,专为北川籍震后重组家庭操办的。此次活动有利于灾民看到人生的希望,走出地震阴影,开始新的生活,“建起精神家园”的意义。

  点题:地震修得同船渡,生命宝贵温暖情。集体婚礼是要让他们感觉到家庭的责任,家庭的温暖和政府的温暖,社会给予他们一个家庭,党和政府就要给他们这个家庭温暖和关心,让他们的婚姻从二人世界中走出,从阴霾中走出,去建设美好的家庭,建设美好的家园,更去修得一生的同船,一生的幸福和温暖。

  1对

  1对英雄夫妇感动万名群众"移山"寻恩人

  5·12汶川特大地震巨大的能量撕裂了大山,震碎了家园,灾难在人们记忆中划下无可磨灭的伤痕。危难关头,羌族排长陈大贵及藏族妻子杨欢挺身而出,舍生忘死救出11名群众;山崩地裂,巨大山体轰然而下,陈大桂与妻子杨欢、父母、奶奶和四位尚未救出的群众不幸被泥石流掩埋。

  一次次搜寻都无功而返,群众真像疯了一样,一边哭叫着大桂夫妇的名字,一边用手拼命地刨泥浆、搬石头,指甲盖刨掉了也不觉得疼。人们坚定一个信念:一定要找到他们,一定要找到救人英雄!就是用手挖也要把陈大桂夫妇挖出来!

  点题:山崩地裂中,生命与幸福一起涅槃。泥石淹没了他们,把他们壮烈的姿态凝固在大地深处。在那里,手拉手、心连心、肩并肩的誓言化为永恒;大山融进了他们,为他们靓丽的青春高矗起一座丰碑。丰碑上,对生命价值、理想信念和大情大爱的追求赫然可见!英雄无言,但漫山草木日夜为他们讴歌。

  3次

  南京乞丐汶川震后3次捐款感动国人 成名后仍行乞

  他,一名南京街头的普通乞丐;他,曾在地震期间捐款三次感动无数国人;他,曾坐着头等舱作为贵宾出席新加坡华裔商人在震区希望小学的落成典礼,他就是被人亲切称为“义丐”的67岁老乞丐徐超。2008年5月17日,南京江宁街头,乞丐徐超掏出5元钱放进募捐箱;当天下午,徐超特意去银行将讨来的零钱换成整钱,将100元塞进募捐箱;5月19日,徐超又送来了339.01元的捐款。因汶川地震期间三次捐款,徐超被人亲切地称为“义丐”,然而徐超的生活并没因此而改变,“成名”后的他又回到街头乞讨。

  点题:“国家有难、匹夫有责”,“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在徐超身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现。他以乞丐的道德力量震撼国人的心灵,他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他让我们每一个束手的人都无地自容。徐超那带着体温、饱蘸着浓浓的爱心,让我们看到了爱心的希望,更看到了国家的希望。

  21岁

  21岁女老总赴汶川教书 被称“最美老师”

  一个刚满21岁的成都女孩,一位拥有两部奔驰汽车当坐驾的老总。大地震发生后的当晚8点过,她从惊恐中平静下来后,开着奔驰车,装满矿泉水和蛋糕面包,奔向了重灾区都江堰。13日到28日,她往返于都江堰、绵阳、广元和映秀等地震重灾区,自己买水和食物并订制帐篷,租来大货车亲自运送。6月1日凌晨,她搭上运送救灾物资的汽车,向一直牵挂着的汶川出发。这次,她只是一个普通志愿者。6月3日,她开始了当志愿者老师的特殊生涯。学生从一个到50多个,课堂从两棵有16年树龄的樱桃树下到在当地抗震救灾部队捐建的帐篷小学。一个帐篷,一个人,她坚守至今。她叫李卓,身高貌美,是典型的80后女孩。她从小在成都长大,在北京和杭州分别拥有自己的房地产公司。她新婚不久,却独自奔忙于四川各个地震重灾区。

  点题:李卓那句“长期的爱心,胜过一时的捐助”让小编感触颇深,当人们正在为80后的社会责任感大发感慨时,“最美老师”李卓以及无数个和她一样的年轻身影,用行动呼唤着人们内心的大爱,用行动向人们昭示着80后的爱心。

  八次

  八次赴灾区的企业家:危难时刻谁都会帮助别人

  亲自押运4辆重型卡车,车上满载价值300万元的棉被、保暖内衣等物资——近日,何烈胜又一次风尘仆仆地从南京赶到绵竹。何烈胜是江苏南京泰誓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同时身兼南京市白下区人大代表。“5·12”特大地震发生后,他组建并带领白下区深山救援小分队,先后八次来到灾区,共捐出价值750万元的物资和资金。

  点题:大灾面前显大爱,我们期待有更多的爱心企业、热心读者参与对口援建,为灾区同胞重建家园。也只有更好地凝聚各方智慧、激发共建力量,才能最大限度地形成合力,迎来灾区的光明未来.

  80后

  单纯+执着 勇气+力量 “80后”奋战在救灾一线

  笔者最近见到的这些青年志愿者,年龄最大的只有25岁,最小的22岁,已经在地震重灾区文县工作了4个多月。他们多数来自城市,是没吃过苦头的“80后”。他们不惧余震的危险,勇赴灾区,克服了重重困难,为灾区人民送去了温暖和希望。是什么原因使他们来到这里,又是一种什么力量让他们留下来?“5·12”惊天动地一声巨响,震碎无数中华儿女的心。刚刚毕业于西北师大的王润周,从网上得知“抗震救灾专项行动”正在为灾区招募志愿者之后,立即报名参加。临行前,他给自己最敬佩的一位老师发了条短信,说他要到文县去当志愿者,老师回信给他说:“国难当头,方显英雄本色!保重身体,老师在这里祝你万事如意。”这番话更增添了他的信心。

  点题: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些老辈人对于“独苗娇养”,喝可乐、听流行乐、看西洋动漫长大的“80后”乃至“90后”青年,有不少疑虑担心。汶川大地震,灾情之重空前,“80后”有着怎样的表现?他们究竟是不是“长不大的孩子”?他们能否耸起责任铁肩?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年轻人给出了答案。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