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有卧病在床的79岁老母,下有24岁仍未成家的儿子,女人(妻子)有胆囊炎、胃炎,我自己的脉管炎也越来越严重,医生说如不及时治疗,怕有截肢的危险……”54岁的李国胜愁容满面,言语哽塞。
“老李,你的情况我都了解了。请放心,你家里的困难,我们不会不管的。”燕胜三提笔在《通渭县县委书记大接访登记表》的“领导批示栏”中批示:请民政局在“大病救助”中予以救助;请卫生局在“新农村合作医疗”项目中予以倾斜照顾;请畜牧局和信用社对信访人养牛致富的想法予以扶持。随后,燕胜三向同在现场的县民政局、卫生局、畜牧局负责人一一作了交待。
这一天,是甘肃省通渭县接待群众来信来访日。早晨8点,县委书记燕胜三就开始了接访。经过约20分钟的聆听、交谈、安慰,燕胜三搀扶着李国胜将他送出了门。紧接着,平襄镇西街村的牛仲娥,华岭乡老站村的刘彦平,三铺乡王河村的王华、王侃等11位信访者又相继走进了接待室……
群众信访不是来闹事的,是有问题希望你解决。问题解决了,他们都是很通情达理的
“我也是在农村长大的,深知老百姓到了找县委书记信访的地步,肯定是遇上了相当的难处。”作为“一把手”,燕胜三一直提醒自己和全县各级领导干部,任何事情都要设身处地为对方着想。
2007年5月,通渭县平襄镇宋堡村李玉成的儿子李健在湖南郴州打工时因公致残,成了“植物人”。李玉成向李健所在单位要求赔付不成,一气之下,进京信访。
通渭县委、县政府得知情况后,立即成立专门工作组连夜奔赴湖南郴州调查了解情况。经过一番周折,工作组了解到李玉成反映的情况属实。可是,要帮自己的乡亲讨回赔偿金和医药费,仍然困难重重。“毕竟,我们只是一个县级信访部门,要跟外省市级信访部门及当地企业打交道,难度很大。”工作组成员、通渭县信访局局长马春林回忆起当时的情况,十分感慨。
身处异乡,人地两生。此事在管辖及职责上,均应由湖南郴州信访部门协调有关方面解决。摸清情况并衔接当地信访局后,工作组想返回,于是请示燕胜三。
燕胜三硬邦邦地说:“不能回来!工作组一走这事就‘放凉’了,要驻守郴州,一鼓作气把事情解决好,解决彻底,就是有千难万阻也要帮李家父子讨回公道!”
与此同时,通渭县委、县政府又向市、省有关部门汇报了相关情况。因涉及异地政府和企业,甘肃省有关部门又向国家信访局作了汇报,要求启动中央信访联席会议机制。紧接着,国家信访局和中联办专门召开了关于通渭县平襄镇李健因工伤信访案件协调会,并向甘肃、湖南两省下发了会议纪要。最后,李健的家属终于拿到了医药费17万元、赔偿金28万元。
“群众信访不是来闹事的,是有问题希望你解决。只要领导干部把老百姓揣在心里,千方百计把问题解决了,他们都是很通情达理的。”燕胜三谈起此事,不无感慨地说。
无论来访还是来电,反映到我这儿的都不是小事,绝大多数关系民生;办不好,对不起老百姓
“喂,你是燕书记吗?我儿子今夜离家出走了。您可要帮我们把他找回来啊……”
今年大年初七凌晨两点,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燕胜三从睡梦中惊醒。
了解情况后,燕胜三迅速给县公安局、县委办等有关部门打电话,要求马上出动人员帮助这名家长寻找出走的孩子。经过两个半小时的忙碌,凌晨4点30分,孩子终于找到了。虽然精疲力竭,但燕胜三心头有一种如释重负的轻松。
“我觉得群众无论来访还是来电,反映到我这儿的都不是小事,办不好,对不起老百姓!”燕胜三说。
自上任通渭县委书记以来,燕胜三每天早晨都提前一个小时来到办公室,亲自批阅、处理、回复群众的来信,最多一天批阅回复了26封。至于群众来电更是络绎不绝。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燕胜三就接到了义岗镇一个农民打来的电话,反映因坟地搬迁产生的纠纷。“类似的电话每天要接十几个。”燕胜三说。
群众反映的问题:从上学难到看病贵,从房屋拆迁到邻里纠纷,从退伍军人安置到下岗职工谋生,虽然各种各样,但绝大多数都是关系到老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
并不是每个信访者的要求都能满足,对一些人要释之以法、晓之以理,对一些人则要动之以情
“没有不讲理的百姓,只有不作为的干部。”这句名言流传甚广。
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信访者所提的要求都能满足。正如相关制度所要求的那样,解决信访问题必须严格依法按政策办事,决不能为求得一时一事的解决而突破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规定,引起新的攀比和问题。
2008年,通渭县有30多个在企业改制中解体的集体企业厂长、经理找到燕胜三,希望县委、县政府研究并解决他们的任职和待遇问题。
燕胜三给这30多个曾经的“厂长”、“经理”上了一堂“集体企业改制课”。他摆事实、讲政策、讲法律:当年企业解体时,这些厂长、经理已经得到国家相应的补偿,而且他们的补偿比普通职工还要优厚。燕胜三告诉“厂长”、“经理”们,如果现在他们的家庭确实有经济困难,可以按照相关政策申请国家低保金。一席话说得“厂长”、“经理”们面红耳赤,此后他们再也没有信访。
如果说对“厂长”、“经理”是释之以法、晓之以理,那么对有些人则是动之以情。
44岁的李慧彬是通渭县原淀粉厂下岗职工,她的丈夫曾是通渭县二中教师,因病刚刚去世,家庭顿时陷入困境。李慧彬找到燕胜三,要求在通渭二中得到一份有正式编制的工作,不想在二中继续做清洁工。
显然,只有初中文化的李慧彬不能胜任教师工作,更重要的是她属于“40、50”人员,按照国家政策规定已经享受相关待遇,不能再解决编制和工作。
燕胜三一边鼓励她鼓起生活的勇气,一边当场要求县教育局和县二中在今后的生活方面,给李慧彬一家尽可能的关心和照顾。
一些干部作风飘浮、不作为,是造成通渭主要社会矛盾的根本原因,查处要敢于动真碰硬
通渭地处陇中,十年十旱,有“陇中苦瘠甲天下”之称。至今,通渭县仍未彻底摆脱贫困,其原因有自然条件限制,也有人为因素。
燕胜三认为,一些领导干部作风不正,不能以身作则,是造成通渭县主要社会矛盾的根本原因。
面对着全县数十万双老百姓的眼睛,燕胜三带领县委、县政府一班人,提出整治干部作风飘浮、弄虚作假、不作为、乱作为的“四五六”要求:
“四”即“干不好工作,一点理由也没有;不熟悉业务,一点本钱也没有;不联系群众,一点基础也没有;不清正廉洁,一点威望也没有”;
“五”即“大政目标从我想起;工作落实从我抓起;班子团结从我兴起;党的形象从我树起;接受监督从我做起”;
“六”即“思路创新在一线;工作落实在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经验总结在一线;能力锻炼在一线;形象树立在一线”。
一场动真碰硬的查处之后,工作飘浮、不作为、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大为减少。据统计,去年以来,县、乡两级共受理人民群众来信来访1189件(次),同比下降34%。
接访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燕胜三并不满足于此,他带头并鼓励各级干部,变群众上访为干部下访。据统计,去年以来,通渭全县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710件,调处成功644件,调处成功率达91%。(周文馨 韩业庭)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