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警察妈妈"提拔遭质疑:人性美不代表能力高——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四川"警察妈妈"提拔遭质疑:人性美不代表能力高
2009年05月06日 09:12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008年5月16日,江油市公安局民警蒋晓娟为震区婴儿喂奶。
    4月22日,在江油市公安局的办公室里,副政委蒋晓娟谈起她的震后工作和生活。记者 韩萌 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 写给她

  母子对话

  妈妈

  你怎么和以往不一样

  没有了我熟悉的笑容

  孩子

  天刚刚下了一场暴雨

  妈妈的笑容被浇灭了

  妈妈

  你乳头和以往不一样

  多了我不熟悉的气息

  孩子

  还是你爱吃的那一对

  仍然溢着奶香的气息

  不对

  上面有我不熟悉的哭声

  还有那不属于我的龈痕

  没错

  那是你弟弟妹妹的问候

  那是你弟弟妹妹的亲吻

  什么

  我哪里来的弟弟妹妹们

  我怎么从来没听你说过

  孩子

  地震灾难中幸存的孤儿

  都是妈的孩子你的亲人

  网友

  - 人物档案

  蒋晓娟

  性别:女 年龄:31岁

  简介:四川江油人,大学文化,原为江油市公安局巡警大队的一名普通民警,在5·12地震中为9名受灾婴儿喂奶,被网友称为“警察妈妈”、“喂奶警察”。因在抗震救灾中的突出表现,她被破格提拔为江油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政委。有感动,有争议,在蒋晓娟看来,别人说什么,是大家的自由,她只想把眼前的工作做好。

  头发凌乱,面容疲惫,敞开的警服内,婴儿吮着乳汁,胖嘟嘟的小脸笑了。

  蒋晓娟也笑了。

  这张去年震后在网上广为流传的照片,如今影印在江油市公安局临时办公点的板房过道上。

  过道右拐,是副政委蒋晓娟的办公室。

  4月22日,蒋晓娟端坐在她的专属办公室内,肤色白皙,发髻高高挽起,与一年前相比,面庞瘦了下来,显得干练俏丽。

  不时有干警敲门进来,请示、汇报,蒋晓娟询问几句,干脆利落地签字。

  下班时间到了,蒋晓娟收拾好挎包,出门。她要去母亲家接孩子,然后回家,做饭,洗衣服,带孩子。

  一年来,历经感动、质疑、观望的蒋晓娟,在努力完成属于自己的各个角色。

  快速授予的英雄模范

  地震后10天,公安部授予蒋晓娟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故事已经广为人知。

  但作为幕后“推手”的何俊,再回忆起那个场面,依旧沉浸在感动中。

  5·12地震后第二天,江油,开始接纳来自极重灾区北川、平武的万余名灾民。江油公安系统的700多名干警,全部到了第一线。

  那时,在局机关担任宣传民警的何俊和巡警大队的警察蒋晓娟,并不很熟。

  蒋晓娟被分派到一个安置了上千名北川灾民的帐篷区,负责巡逻兼内勤工作。进入第三天,江油开始出现物资紧缺,买不到奶粉。

  巡逻中的蒋晓娟发现了急需婴儿奶粉的告示,还有安置点内此起彼伏的婴儿哭声。正在哺乳期的她,前两天已经把6个月大的儿子送到了乡下奶奶家。解开制服,蒋晓娟开始给那些素不相识却嗷嗷待哺的孩子喂奶。

  离这个安置点不到100米,就是市公安局搭建的临时办公点。在这里上班的何俊正背着相机四处寻找公安典型,他敏感地发现,这是个“特别的新闻”。

  5月15日上午,何俊拍下了蒋晓娟哺乳的场景。下午,他碰到了前来问路的新华社记者,并把这个故事告诉了对方。16日上午,新华社播发了这条新闻。

  此后的发展,顺理成章。

  17日开始,大量记者开始涌来。20日晚上,央视新闻联播抗震救灾英雄谱播发了蒋晓娟的故事。两天后,公安部以超常的速度批准,授予蒋晓娟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雄模范称号。

  最温馨的救灾讲述者

  其他英模讲述的事迹一个比一个惨烈,而蒋晓娟的故事是最温馨的

  伴随着英模称号的,除了掌声,还有质疑。

  按照一位民警的说法,以前很多警察兄弟抛头颅、洒热血,致伤致残,都评不上一个二级英模,而蒋晓娟只是做好了职责内的事情,“含金量似乎不太够。”

  但这种质疑,并不影响人们广泛地被感动。

  6月初,何俊接到上级电话,中宣部、中组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开始联合组织抗震救灾英模报告团,蒋晓娟入选,将开始在全国进行巡回报告。

  何俊陪着蒋晓娟到了北京,帮着她润色修改报告稿。何俊和蒋晓娟商量,他们不使用华丽的辞藻,也不去刻意描述地震惨烈的场面。蒋晓娟的想法是,“我只用一些平实、自然的语言,去讲述当时的情况”。

  效果,果然不同。

  坐在下面听了报告会的江油市委宣传部一位干部记得,其他英模讲述的事迹一个比一个惨烈,而蒋晓娟的故事是最温馨的。每次报告完,许多人都抢着和她握手、合影,请她签名。

  “以前的英模非死即伤,蒋晓娟被授予英模,彰显了一种观念的更新和时代精神的变迁”,这位干部说。

【编辑:朱鹏英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