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灾区科学重建示范点见闻:就地取料建彩色木屋——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地震灾区科学重建示范点见闻:就地取料建彩色木屋
2009年05月05日 14:08 来源:科技日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图为小鱼洞川西民居木结构抗震房。周维海摄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小吴在自家的彩色木屋外,收拾着家什。

  见我们来访,她的脸上润出霞光,轻轻地笑,宛若村前静静流淌的湔江水。

  “屋里坐坐。”小吴高兴地引我们走进了她家的两层小木屋,“正收拾着呢,有点乱。”

  进门是客厅,墙和地面是柚红色的木板,正散发着木头的天然香味;厨房的灶台上接着沼气管子,建在屋后的沼气池尚未完工;拾着客厅右侧的楼梯上去,三间卧室同样是柚红色的木板墙地,同样散发着木头香。

  “180平米的房子,总共花了12万。”小吴倚着木门说,“是政府统一规划统一设计,我们自建的。”和她家相邻,同样的两层小木屋约有十几栋,傍山里外两排。红色的屋顶、雕花的窗户,透着浓郁的川西风情。

  这个村叫太子村,属彭州市小渔洞镇,地处龙门山旅游通道沿线、湔江河谷之间,地势开阔、平坦,曾经是城里人避暑休闲的去处。去年地震时,我们途经这里,几乎面目全非,到处是碎砖、碎石、横七竖八的农家乐招牌和黑色的木头。

  “重建的时候,我们考虑产业要和原来的吻合,选址要安全,房子要结实,造价还不能太高。”四川省科技厅农村处处长吴勇掰着手指,“53套近7000平方米的低成本抗震住房,科技部门承载着说不清的压力。”

  临山而建成不成?如何做到成本又低又抗震?山坡上全是树林,如何防火?一个个问题,抛向政府和专家。“记不清专家们来过多少趟了,反正老来。”小吴说。

  起初,科技厅征集了几十套方案,最后倾向低成本的木结构住房。这样一则保留了原来的风貌,二则原来震塌房屋的废料可以再用,三则这里本来就产木材,就地取料,省时省力省钱。

  “方案好不容易定下来了,但村民接受起来更不容易。一开始,全村只有两户大着胆子同意采用专家的设计。”同行的彭州市科技局局长何江玲说,“这是恼也恼不得的。”

  未曾想,等这两户的房子快盖起来了,其他村民的心也动了,一下子有53户跑去找“政府”,表示也要盖这样的房子。

  作为科技部、四川省科技厅灾后重建科技试点,太子村的“川西民居木结构抗震房示范工程”,通过使用地震废墟材料、生态环保的乡土材料和价廉物美的现代工业材料,有效降低资源消耗和建设成本,每平方米造价仅为700元,并且相当结实。

  “开始听专家说700元,连我也有点儿半信半疑。”吴勇说:“现在一算,还真差不多。”

  为修建木屋,太子村采取了互相换工、互相帮忙的方式,既增进感情,又节省人工。

  “搞乡村酒店或农家乐,一定会火一把的。”对于未来,小吴同四周的邻居一样,满怀着信心。

  “冷水鱼不是搞起来了嘛。”吴勇插话,“地震前,小鱼洞冷水鱼庄超过50家,但零星分散。地震后,根据城乡一体化发展思路,小鱼洞准备把‘冷水鱼庄’集中起来,打造特色美食长廊,而现代观光农业园、反季节竹笋等产业也正在酝酿。”

  踩在小吴二楼的木质地板上,目光穿过彭白路,直到无垠的平坝。在那里,一片200亩的猕猴桃种植基地初具规模;再远些的地方,小鱼洞大桥遗址的百十米之外,一座由福建援建的新桥眼看就要合龙,“5·12”通车。(韩义雷 张显峰)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