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欢迎您继续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
应该说这一年以来,政府在信息公开方面有了很多的进步,但是也表现出了相关的问题,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
(播放短片)
记者:
作为天津市来说,每年要偿还的公路建设贷款量有多大?
某官员:
偿还这个事我就不好再说太细。
解说:
“这个事我就不好再说太细”,这是记者今年年初在天津调查贷款道路通行费的收取情况时,从当地官员口中得到的一句答复,不满于如此含糊的回复,有网友针锋相对的反问道,究竟什么事能说细?
当我们回顾过去一年的流行语时,会发现很多都和信息的公开与否有关,正是由于有关部门的被动处理,才使得这些新名词广泛流行。与此相对应的是,在过去的一年,有些在以个体公民的身份主动为推动政府信息公开做着自己的努力。今天《经济观察报》就报道了北京一个普通的律师,为检验北京市的政府信息公开情况做的一次实践,这位律师在今年4月3日向北京市各区县和部门一共快递出了73份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表,按照条例规定的15个工作日的答复期,最终在截止日他只收到了29份答复。29:73,应该说这是一份不太令人满意的结果,而对于他要求公开的信息,如公车使用、公款接待、公款出国的“三公”消费情况,2008年预算执行情况和2009年预算,29份答复书都说要延期答复,有的部门还直接打电话质问这位律师,申请公开这些信息有什么不可告人的目的,有的部门则指责他,说他没有资格知道这些信息。
无独有偶,在上海也有这样一位教授,这是上海财经大学研究公共财政的蒋洪教授精心设计的一份问卷。从去年6月开始,蒋洪老师组织十位老师和100多名学生依据刚刚实施不久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政府信息办公室和财政厅进行财政信息调查,希望各省提供2006年的财政信息,在蒋洪他们精心设计的问卷中共有113个问题,蒋洪还以全国政协委员的身份发函至31个省人大财经委和下面的预算工作委员会,希望他们也提供这113个问题的财经信息。
经过半年的努力,尽管有心理准备,但是最后的调查结果依然让蒋洪吃惊,凡是涉及细节的财政信息基本上无法获得。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财政透明度只有福建一省及格,得分仅为62.7分,最低的省份不到15分,全国财政的透明度总体平均分仅为22分。应该说作为一项新制度,在短短一年时间里,是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的,必然会面临这样那样的问题,而无论是信息干脆不公开,还是公开不彻底,或者答复时语焉不详,延期答复,都说明还需要有新的动力才能推动我们的制度从建立走向充分运用。
主持人:
应该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实施一年以来,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呢,接下来我们就来连线一下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蒋洪教授,蒋教授,您好。
蒋洪(上海财经大学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你好。
主持人:
蒋教授,你们对31个省市自治区进行调查,他们对调查当中有些不便于回答,进行拒绝,他们的理由是什么?
蒋洪:
一个主要的理由是这些信息不属于公开范围,也就是说属于保密范围,据我们所知,在《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当中明确规定,与公民的切身利益相关的,需要公民广泛参与的信息都应该属于政府主动公开的信息。但是另一方面,在我们现有的保密法和相关条例当中又规定,有关财政信息基本上都是属于保密范围。所以这里面我们碰到的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法律上的问题。
主持人:
您刚才提到是一个法律方面的问题,还存不存在其他方面的问题,比如我们自身管理的问题,或者说他们根本就不愿意公开?
蒋洪:
有这方面的问题,我们向全国31个省的政府信息公开办公室发了函,但是有9个省级单位,他们对我们的发函未予理睬,换句话说,没做任何回复,这显然是一个态度问题。另外我们也向全国31个省的财政厅发了信息申请函,但是有12个单位也没有给我们回复。
主持人:
您刚才提到主要是一个法律和法规方面的问题,但是面临同样的法律和法规,为什么有的省市自治区能够接受这样的调查,而有的省市自治区却不愿做这方面的一些公开?
蒋洪:
我认为这是他们对《政府信息公开条例》贯彻的力度问题,也就是说对这个事情的观念问题。所以在同样一个法规情况下,有的他们就能够积极主动的做出反映。另外有些省还能够在一般的信息之外提供额外的信息。另外一些省提供的信息很少,或者是根本就没有做出反映。
主持人:
非常感谢蒋教授。
王教授,刚才蒋教授也分析了他们在调研过程当中所发现的问题,现在很多政府,或者是地方政府不愿意公开一些信息,主要原因是什么?
王锡锌:
其实刚才蒋老师讲到的问题,我觉得观察得应该是比较全面的,它其实提到了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一是在主观上,尽管主观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讲了很多年,观念、意识上对这样一些法律制度或者政府信息公开、阳光政府这问理念不够,但是我们今天没有办法,还得讲,这就是我刚开始的时候说的,这是无奈,没有办法。
怎么来解决这样一个主观上的问题,其实主观上的问题,我们不能够仅仅寄希望说,我们的官员将来都愿意主动打开窗户,甚至打开大门,这个很好,但是要做想到这一点,必须要有外在的制度推理,因此就涉及到第二个原因,那就是在我们的法律制度上,我们到底是不是留下了很多的漏洞,让那些官员可以将主观上不愿意公开的想法变成现实呢?
主持人:
刚才你讲到,好像拿保密法来搪塞。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