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五月四日电 题:抚慰心理伤痕 关注心灵重建——专家谈“灾后周年心理危机”
中新社记者 曾利明
今年四月地震重灾区北川县委宣传部长冯翔自缢身亡。此前,北川农办主任董玉飞,绵阳市政府人事教育处处长何宗华等多名干部也都是在度过地震最困难的时期之后,悄然结束了自己的生命。是什么让他们丧失了生活的勇气?
中国心理学会的专家给出的答案是:地震后幸存者心理受到的巨大创伤,首先使其出现焦虑,之后是抑郁,而严重抑郁的结果就是漠视生命,半年到一年则进入自杀高发期。唐山大地震、伊朗大地震等的惨痛教训都证实了这一规律。
因此,专家们再次强调:心灵重建比物质重建更加困难,也更加重要;在进行灾后重建的同时,必须更要加强对幸存者的心理干预,进行心理疏导,否则还将会发生更多令人惋惜的可怕后果。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咨询中心副主任、北川心理援助站站长史占彪提醒人们:马上就要到地震周年了,必然会引起受灾民众一系列的心理反应,包括对地震的后怕、对丧亲的忧伤、对逝去亲人的思念等,需要引起密切的关注。他透露,在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县至少有三万人需要心理援助。
令人欣慰的是,为预防和缓解“五·一二”地震一年后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和精神疾病,四川省卫生厅组织了一百一十名精神科专家,对青川、北川、都江堰三个典型灾区的二十万受灾人群,开展了为期一月、主要针对心理卫生问题和精神疾病问题的实地调查。这是中国首次在大灾后进行群体心理调查,调查报告将于近日出炉。
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资料显示:自然灾害或重大突发事件后,约百分之二十至四十的受灾人群会出现轻度的心理失调,这些人不需要特别的心理干预;百分之三十至五十会出现中至重度的心理失调,及时的心理干预会帮助症状得到缓解;而在灾害一年之内,还有五分之一需要长期的心理干预。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对北川擂鼓镇一百零八名教师的心理筛查或许印证了这一数据:患病率虽略低于国际比例,但已发现六名高危患者、十几名需药物干预、部分要进行心理辅导。二十余名配偶和子女遇难的老师“对死去的亲人怀有强烈的内疚和后悔”,恐惧、愤怒、沮丧、焦虑,失眠现象最为突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教授邓红表示,将派出专业心理咨询师常驻六个极重灾区,帮助灾区应对“周年危机”。
专家指出,目前心理干预还不能完全覆盖受灾群众,呼吁有关方面组织协调更多的心理工作者投入到灾后心理干预中来,从群体入手,采用适合于中国人的干预方式开展工作,通过重组家庭等,抚平心理创伤,恢复原来的健康生活状态。
最后专家提醒煤体,对灾区自杀事件的报道,要体现尊重隐私,尊重生命,而不应以猎奇的心态“挖内幕,穷追不舍”;希望媒体加大心理知识普及力度,提供更多科学信息,让出现心理问题的人群知道求助途径。(完)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