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维和官兵4种新战法写进联合国标准作业程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维和官兵4种新战法写进联合国标准作业程序
2009年04月29日 11:38 来源:解放军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点击查看其它图片】

  视点提要

  随着我军使命任务的拓展,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增多,给部队训练、管理等诸多方面带来不少冲击。面对新挑战,军队如何担当起历史重任,尽快适应新的使命要求?成都军区某集团军赴黎巴嫩维和工兵营官兵,用一流的工作业绩交出一份合格的答卷。他们的成功实践为全军部队履行新使命、锻造新能力提供了有益的借鉴。(胡君华)

  2月26日,成都军区某集团军黎巴嫩维和工兵营官兵凯旋归建。他们通过维和战场的洗礼和实战的摔打,不仅收获了丰硕的战果,还有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实战经验和新的思维观念。

  10个工作日就拿到战场“通行证”

  2007年9月3日,某集团军维和工兵营官兵到黎巴嫩执行维和任务区刚刚站住脚,一道非过不可的“坎”就挡在了面前:国际标准作业程序资质认证考核合格,才能获得执行维和任务作业的资格。按以往多个国家的情况看,大约需要60天才能完成培训考核。这对中国营来说,无疑是一道如何从训练场走向战场的考题。

  翻开中国营的训练表:模块化编组训练、作业小组要素演练、陆地导航应用等等,和以往相比,这张训练表已变得面目全非。训练全部以实战为背景,单兵着重提高适应战场的综合能力素质;战斗小组注重强化作战要素间如何形成最佳组合、最优配置下的作战能力。要拿到走上战场的“通行证”,组训方式和战斗力标准必须和实战接轨。

  传统的训练观念、组训方式在这里同样发生了很大变化。由组长、副组长、监督员、作业手、医生、护士、驾驶员及两条扫雷犬组成的作业组,每个人的专业和分工各异。训练中,他们注重的是这些作战单元在执行作战任务中,能否灵活机动地实现作战要素集成,形成最佳组合、最优配置能力,变“指头”为“拳头”。组长陶国庆说:“走进训练场就走进了战场,按以往的老套路肯定是行不通的,因为雷场的态势和出现的情况都是随机而定,不是固定的模式,也没有现成的答案,必须练就雷场灵活处置能力。”

  进驻任务区第10天,中国营申请并通过了资质认证考核,成为联黎部队历史上拿到战场“通行证”时间最短、效率最高的部队。但“通行证”不是“终身制”,联黎指挥部三天两头都要随机抽考,稍有怠慢就可能被吊销“执照”。中国营官兵脑子里的弦始终绷得紧紧的,每周都要组织实战条件下的考核。士官陈川说:“这样的训练和考核的确和以往不一样,我们传统观念和习惯的做法在这里受到极大的挑战,就像天天都在上雷场。”

  迈过训练场到战场这道坎。中国营官兵在这次维和任务中清排安全通道13条共8110米,销毁未爆弹1212个,清排销毁子母弹646枚,提前两个月将160994平方米的安全土地移交给当地人民,为祖国交出了一份合格的答卷。

  4种新战法写进联合国标准作业程序

  去年8月,一名战士在作业中险些触雷。事后,这名战士抱怨这种“双手挖土豆”式的作业方法既不科学又不安全。

  老战法在新雷场上为何遭到质疑?议训会上,作战副营长陈顺秋说:“那些已过时的老战法虽然训起来套路熟,用起来很顺手,但它已不适应现代战争要求却还舍不得放手时,就可能在战场上付出血的代价,我们再也不能抱残守缺了。”

  随即,中国营官兵结合现代战场特点和实战体验集思广益,抛弃了不合时宜的老套路,创造性地推出了“单手作业法”。该战法因多点支撑、换手作业,不但提高了作业速度和安全系数,还写进了联合国标准作业程序。

  如果说“单手作业法”是中国营大胆摈弃过时战法取得的新战果,那么同样被写进联合国标准作业程序的“人机协同扫雷”,则是他们敢于向权威“叫板”取得的又一新战法。

  联合国标准作业程序对扫雷清排有明确规定:机械作业和人工搜排两种方式,二者可选其一,但绝不允许交叉混用。这无疑是最权威的规定。然而,机械作业固然快捷,但漏排的情况却时有发生,中国营在实施机械作业时就发生过一次触雷的险情,而此前并没有人提出异议。

  权威不是“包打胜仗”的定律,当发现它的局限性时,就必须加以完善和改进!中国营勇敢地站了出来,他们拿着自己研究的新战法找到联合国扫雷行动中心官员,在一番激烈的思想交锋和实战检验后,对方终于接受了“人机结合”的新战法。

  中国营坚持每月组织一次战法研讨会,围绕实践中发现的新需求进行研讨,力求一个新课题就有一种新战法。黎以边境线上曾发生几起因销毁地雷,弹片飞出国界线引发的争端,联黎司令部为此挠破了头皮。

  能不能有一种新办法既销毁了地雷又不用爆破?联黎司令部和各国扫雷分队望眼欲穿。中国营扫雷连连长罗有山反复试验探索,“水压介质爆破分解地雷法”很快新鲜出炉。这种新战法利用TNT爆破冲击波,作用于水介质产生强大压力使地雷与引信自然分解,从而达到无须爆破就能解除地雷战斗性能的目的。这一全新战法很快就在雷场上领到了“出生证”。

  30国友军都是中国营官兵亲密战友

  黎巴嫩维和任务区,驻扎着来自31个国家的联黎维和部队。对于第一次走出国门的中国营官兵来说,这里的一切都是陌生的。政工组长黄文说:“刚到任务区,心里难免不打鼓。与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军人走到了一起,语言不通、观念不同、文化各异、习惯有别……种种新挑战横在面前,如何与友军打交道成了当务之急。”

  中国营首先把如何与友军交往作为全体官兵执行维和任务的“第一课”。年轻的中国军人捧起书本,从辨认各国国旗、熟悉各国国歌学起,从学用各国礼仪、礼貌用语,了解各国信仰、尊重各国禁忌做起,力争读懂学会维和“必修书”。政工副营长梁钊说:“在这里孤陋寡闻就会成为孤家寡人,不能沟通交流将会寸步难行。”

  在维和任务区,中国营官兵抬头就能看到“蓝眼睛”,出门就能到达他国营地。如果按传统的观念肯定要采取封闭式管理。黄文组长说:“到底是封闭还是开放?的确有过几次思想上的交锋,但最终这个弯还是转了过来。在履行新使命中自我封闭无异于‘穿着新鞋走老路’,不能再做‘画地为牢’的傻事了。”

  撤除思想观念上的樊篱,中国营打开了一扇扇与友军沟通的天窗,架起了一座座与友军交往的桥梁。中国营官兵走了出去,友军官兵也走了进来,友谊之花在硝烟弥漫的雷场上绽放。联黎司令部司令多次称赞他们:这些年轻的中国士兵很有礼节,他们脸上总是挂满微笑,他们是联黎部队最受欢迎的士兵,是维护世界的和平使者。

  18个月里,中国营官兵多次参加联黎司令部组织的多国联合军演,先后与加纳、意大利等友军并肩完成了35674平方米土地的扫雷清排,和土耳其、比利时等近10国友军携手完成了100多项工程任务……创造了工作零差错、人员零违纪的纪录,在多国云集的维和战场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军人训练有素、纪律严明的良好形象。(何斌然 龙绍华 杨鹏飞)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