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通过七大考验 创多项第一(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国海军首批护航编队通过七大考验 创多项第一(2)
2009年04月29日 09:33 来源:解放军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2 顺利通过七大考验

  -人与装备经受住了考验,战斗力就经受住了考验

  -最大的困难是对海盗船只的发现、判别与处置

  4个月的不间断护航,对于中国海军来说,无疑是一次严峻考验和挑战。两位指挥员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谈到了“七大考验”。

  杜景臣从政治、能力、装备、保障等方面向记者阐述了“四大考验”:一是政治上的考验。这次任务本身不单是军事行动,还是国家行为,政治性、敏感性、涉外性都比较强。通过与被护商船的交流,护航官兵对党中央、中央军委的英明决策有了直观的认识和体会。二是对官兵的能力素质是个检验和考验。4个多月的实践证明,我们这支部队是可以打仗的部队,是一支让党和人民放心的部队。很多官兵讲,就是再多待几个月也没有问题。三是装备经受住了124天长时间、高强度、高负荷运转的考验。四是对综合保障能力既是一次考核又是一次检验。120多天不靠岸,而是靠自己伴随保障,检验了我们的保障能力。

  “但是,从我个人而言,感到最大的困难还是对海盗船只的发现、判别和处置。”杜景臣坦言,“海上风平浪静还好,有时候碰到风浪,小船藏在浪花里,雷达看不见,快到眼皮底下我们连人是谁还分不大清楚,不能及时发现怎么能及时处置?”

  殷敦平则从战场、对手、人员等方面补充了另外的“三大考验”:一是陌生海域的考验。周边环境、海况变化、水文气象等都很陌生。二是陌生对手的考验。海盗熟悉环境、机动性强,行踪诡秘,大多采用狼群战术,声东击西,突然出击,这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三是人员海上长期生存能力的考验。以前出访可以靠港补给,上岸调整,这次创下了4个月不下舰的纪录。全封闭的狭窄舱室、空气流通不畅,新鲜蔬菜和淡水供应受限,不间断的昼夜高度戒备,使人员的思想、心理、生理上出现了很多新情况。编队积极开展短小鲜活的思想工作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使官兵始终保持了旺盛的斗志。

  记者感言: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首批护航编队无疑会遭遇诸多意想不到的挑战与考验。茫茫大洋上的百日征战,不仅考验和历练了官兵们的意志和身心,也是对指挥、装备以及后勤保障机制等的一次全方位检验。

  3 昂首迈向全新领域

  -这是直接维护国家利益的一次实践

  -“作为军人,我更愿意执行此类任务”

  从1985年海军第一次走出国门到现在,海军已经有30多支编队跨洋出访。与以前海军舰艇编队的远航出访相比,此次护航行动无论从规模、难度和影响力方面,都有了新的变化。

  曾多次随舰出访的殷敦平对此感受颇深。他认为,两者相同的地方,都是赴远海执行任务,都具有涉外性。而最大的不同是,远航出访没有敌人和对手,护航的对手是海盗,护航是作战任务。第二个不同点是,亚丁湾有40多艘外国军舰,还有一个同台竞技的问题,我们如果出了问题,那就影响了中国海军的国际形象。第三点是风险。护航海区不仅有海盗,还可能有恐怖分子的袭扰等,护航的风险远远大于远航出访。

  “要说不同,第一是任务的性质不同。舰艇出访基本是日常勤务,而护航任务是作战任务。第二是面临的情况不同。出访活动都是事先安排好的,而护航行动具有突然性,好多情况,包括面临海区情况、目标情况以及周围环境都是未知的,尽管事先可以研究,但毕竟与实际有差距。”杜景臣侃侃而谈。非常巧合的是,人民海军于1985年首次走出国门之际,时任驱逐舰舰长的杜景臣以海军实习队一员的身份见证了全过程。

  “第三是要求不一样。舰艇出访从安全来讲,主要考虑自身航行安全,而护航主要是保护被护船舶的安全。第四,目的不一样。出访是为了增进友谊、加深了解、扩大影响,吸取外军先进的经验。而护航就不一样了。首先,从联合国框架来讲,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中国对护航行动是投了赞成票的,我们要履行我们的义务。其次,我们是维护国家利益,维护海上通道安全。同时,这也是提升中国负责任大国形象的一次重要实践活动。”

  “当然,作为军人,我更愿意执行此类任务。”杜景臣说。

  记者感言:自1985年我海军第一次走出国门,迈向远洋,至今已有30多支编队的足迹遍布“五湖四海”。但此次护航之旅,并非一次简单意义上的远航,而是一次直接维护国家利益的实践,更是一次维护世界和平以及建设“和谐海洋”的努力。这正所谓,军人天生为和平!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