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汶川大地震幸存者“敬礼娃娃”郎峥一家来到成都军区驻渝某部营区,感谢该部战士在废墟中救出郎峥性命。2008年5月13日晨,3岁的郎峥被解放军官兵从废墟里救出后,躺在一块小木板做的临时担架上,用他稚嫩的右手向8位抬着他的解放军叔叔敬了个少先队礼,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被媒体称为“敬礼娃娃”。图为郎峥在母亲怀里高举自己制作的剪贴画感谢解放军叔叔的救命之恩。 中新社发 郭晋嘉 摄
4月25日,汶川大地震幸存者“敬礼娃娃”郎峥一家来到成都军区驻渝某部营区,感谢该部战士在废墟中救出郎峥的性命。2008年5月13日晨,3岁的郎峥被解放军官兵从废墟里救出后,躺在一块小木板做的临时担架上,用他稚嫩的右手向8位抬着他的解放军叔叔敬了个少先队礼,他的举动引起社会各界高度关注,被媒体称为“敬礼娃娃”。图为郎峥在营区内见到梦寐以求的坦克,爬到坦克车上用一个军礼向解放军叔叔表示感谢。 中新社发 郭晋嘉 摄
中新社绵阳四月二十五日电 题:“敬礼娃娃”郎铮的感恩之旅
中新社记者 肖青
“敬礼娃娃”来了……消息象长了翅膀,飞进成都军区驻渝某红军师装甲团。
四月二十五日,浮尘天气浸淫成渝地区。然而,坏天气并没挡住郎铮家人的行程:这一天,郎铮和他的家人第一次去装甲团看望他的救命恩人。
郎铮,原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幼儿园小朋友。去年五月十二日的大地震,垮塌的王家岩把正在上学的郎铮和他的学校掩埋。次日,当第一支赶到北川县城救援的红军师装甲团从废墟中救出郎铮时,这个年仅三岁的孩子出人意料的躺在担架上敬了一个标准的少先队礼。这一幕,被正在现场参与救援的《绵阳晚报》记者杨卫华拍到,《生命的敬礼》一年来感动无数中国人。
大地震和这张特别的照片改变了郎铮的生活。一时间,小郎铮成为媒体和公众关注的对象。妈妈吴晓红告诉记者,作为父母,他们并不希望儿子活在公众视线之中。所以,去年治疗结束后,他们把郎铮送进绵阳的一所部队所属幼儿园——为的就是不让人打扰。参加这次感恩之旅,是几个月来敬礼娃娃的唯一公众活动。
“五一二”大地震周年前夕,刚满四岁的郎铮接到了红军师装甲团的邀请。这个消息令小郎铮分外高兴,他和家人一起为这趟感恩之旅做准备:他画了好几幅泥画,而郎爸妈则准备一幅“求助危难显真情 举手敬礼感恩情”牌匾,姥姥亲手绣制了九双羌族风格的鞋垫,准备一起送给亲人。
早上七点,郎铮一家驱车出发。从绵阳到部队驻地,足足有三百多公里。同他一路的,还有杨卫华,一年的相处,郎铮已经把杨卫华视作最亲密的人。杨卫华告诉记者,郎铮非常聪明,当官兵们刚把他从废墟上抱出来时,他居然一点也不紧张,张口就问:“我的鞋呢?”
中午十一点半,郎铮一行来到营区大门。看到穿着绿军装的叔叔们,小郎铮的笑容绽开了,他扑到当时救他的士兵李帅身上,亲热着。
四岁的郎铮看起来非常机灵,淘气劲儿跟其它孩子一样。军营的一切显然让他好奇:步枪、坦克、营房……边玩边看,边看边玩,刚刚抵达时的拘谨慢慢散去,孩子的天性显露出来。他不再缠着妈妈,追着李帅玩角力,开心地笑着。
今天一起来到军营的还有“芭蕾女孩”李月,装甲团在曲山小学救了她。当看到部队播放去年救援的碟片时,李月蒙眼不敢看救她的画面,郎铮懂事地去安慰李月:“不要怕,不要怕!”
第一次看到真正的坦克、站在高高的坦克上,看惯了玩具坦克的郎铮似乎有点不相信,问:“这是真的吗?”得到大家肯定的答复,郎铮高兴极了。
在妈妈的帮助下,郎铮给坦克系上羌红,这是羌族人最高的礼仪。
看够了坦克,郎铮干脆在草地上翻起跟头来,惹来大家一阵笑声。
看着开心的郎铮,吴晓红告诉记者,地震后,郎铮不仅个子长高了,性格也变得更开朗、更快乐。孩子平平安安地成长就是他们最大的心愿。
震后一年,灾区所有的孩子都长大一岁,也许地震的伤痛还在心里,但快乐的童年无疑是展现在他们面前的最亮丽画卷。(完)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