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艇艇长胡中明——
试验试航不惧险
主人公座右铭:把每一次出航当成第一次
-本报特约通讯员 黄育平 叶文勇
这是一次新型潜艇的“自动舵变深试验”。突然,潜艇断电,舵被卡住,急速下沉。千钧一发之际,南海舰队某部潜艇艇长胡中明启动预案,果断处置,化险为夷。
新型潜艇在茫茫深海试验试航,风险丝毫不亚于新型战机试飞。几年前,胡中明走马上任某新型潜艇艇长,他心里明镜似的:“要形成战斗力,先要闯过试验试航关。”
那次,潜艇首次潜入水下。突然,一个涌浪过来,潜艇突然下沉。尽管预留了“正浮力”,潜艇一瞬间还是下沉了7米。胡中明分析,新型潜艇吨位大,操控难度大,试验要万无一失,艇员操作必须做到心细如丝、严慎细实。
某项重大试验开展前,需预先估算潜艇排水量。胡中明召集骨干演算,结果与设计所提供的数据有出入。“再算一遍!”结果显示依然不符。事关重大。胡中明立即向设计所反馈情况,建议调整试验预案,被专家采纳。
试验那天,大海像一锅沸水翻腾,海况非常恶劣。但由于准备工作充分,试验居然分外顺利。潜艇总设计师欣慰地说:“把新型潜艇交给这样的高素质艇员,我放心!”
然而,胡中明依然告诫大家:“要瞪大眼睛查找问题,把每一次出航都当成第一次。”
过去,潜艇发生破损后,水兵一般是通过敲击水密门与相邻舱室联络。根据敲击次数和频率的不同,发出各种信号。训练中,胡中明感到:这种方式在新型潜艇上肯定行不通。特别是在断电情况下,舱室嘈杂,隔舱很难听见。有没有更便捷、高效的办法?
穿行在舱室中,胡中明发现,水密门上有个有机玻璃做成的观察窗。他眼前一亮:何不把各种信号做成一个个“荧光字牌”?紧急情况时,把“字牌”放在观察窗上,相邻舱室便能看得一清二楚。
不久,一套“损管联络牌”放置在了全艇的各个舱室。从此,舱室间进行信号传递多了一道“保险”。
在胡中明看来,创新训练方法,也是提高新型潜艇安全系数的保障。以往,潜艇在水面航行时,舵信兵在舰桥操纵方向舵。一旦水面操纵失灵,便要马上下到舱室转换操纵方式,最快也要近10秒。10秒!在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海战中太长了。能不能想个办法,把这10秒“夺”回来?
经过深入调查论证,胡中明决定:让与舵信专业相邻的指控专业艇员接受舵信专业训练。这样,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指控兵便能及时“顶岗”处理。受此启发,胡中明又在全艇倡导开展了岗位交叉训练,艇员应急处置能力大幅提升。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