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操作实务再细密也无法修复城管形象——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中青报:操作实务再细密也无法修复城管形象
2009年04月24日 08:04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被称作“城管独门秘籍”的《城管执法操作实务》及其部分“雷人”内容,一经曝光即引发网友骂声一片。22日,北京市城管执法局回应,此书因“个别用词和提法欠妥”,从未在城管一线执法队员中进行过统一培训。而公共安全危机干预专家、该书的执笔人高锋教授却坚持认为,网民对教材有误读,“教材中心的一点就是要平安执法,执法不出事,拒绝粗暴执法。”他评价道,培训教材对于近几年城管执法状况的改善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新京报》4月23日)

  作为一名研究人员,高锋教授对于自己倾注了心血的培训教材有些感情,是可以理解的;对其危机干预研究专业的职业精神,我保持足够的敬意。然而,理解和敬意并不能抹去萦绕心头已久的困惑,指望通过这样一部着眼于技术层面、立足于细节操作的培训教材,很难真正改进城管工作。

  其一,不能说这部教材对于城管执法没有任何帮助,没准儿还真的在一定程度上启发、教育了城管队员,使其尽可能对粗暴执法行为多了些自我约束。但是,这样的约束毕竟是细节的、应急的、权宜的,因而也是效用有限的。其固然可满足城管队伍一时之饥渴,对于城管面临的制度性困境而言,则并无救济能力。城管执法综合了公安、交通、工商、建委的部分职能,是国家在行政执法上的一个尝试。此种制度设计,将城管推到了各种社会矛盾的最前端,也是最敏感的地段。按高锋教授的阐述,“大量的农民工涌入城市,摆摊做小生意成为很大一部分人的生存来源,城管不让摆摊就相当于端掉了人家的饭碗,能不和你急吗?”也就是说,如果目前的城市管理不进行制度性的变革,不改变歧视小摊小贩、片面追求形象光鲜的管理思路,城管执法将注定会引起越来越强烈的对立情绪。

  而从眼下看来,很多城市城管部门的让步,仅仅体现在稍稍柔化了一下执法手段,修饰了一下执法形象,开始强调执法的人性化、执法的文明性,并没有从更高层面思考城市管理的要义,也没有认识并承认人人都享有生存发展的权利。其改善只是某种程度上的缓和而已,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对立。一旦有了哪怕是一个很细微的引信,对立已久的情绪立马就会演变成为悲惨的对抗行动。

  其二,尤其令人担忧的是,在城市管理思路不变的前提下,操作细节越精致、越具体,也就越可能使得城管人员产生执法幻觉并逐渐形成执法依赖,以为只要做到细节执法、和气执法,并学习若干有力有效的操作手段,诸如“注意要使相对人的脸上不见血,身上不见伤,周围不见人”等技巧,就真的能够万事搞掂、一切都无问题了。实际上,这依然是一种“管制”的技巧,而非治理的路径。

  与单向的、自上而下的管制相对应,我们似乎更应该尝试借鉴一下治理的思路。按照全球治理委员会1995年发布的研究报告定义,治理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可见,治理是一个上下互动的管理过程,实质在于使不同利益体形成共识和建立合作。而目前城管执法所奉行的,恰恰是一种单向度的、自上而下的强力管制。如果我们的城市管理者依然不试图改变其驱逐摊贩的思路,不去努力解决大批社会下层人士的生计问题,而仅仅是胶着在细枝末节的管制技术研究层面,可以想见,再多的、再细的《城管执法操作实务》也于事无补。(胡印斌)

【编辑:王赛特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