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停靠在青岛解放军海军码头参加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的各国舰艇,各国海军官兵相互登舰参观,同时各国舰艇对青岛市民开放,让众多各界人士在参观中大开眼见。图为孟加拉国海军“奥斯曼”号导弹护卫舰。 中新社发 宋吉河 摄
今天是中外舰艇开放日。在偌大的青岛港内,排水量1565吨的孟加拉国“奥斯曼”号导弹护卫舰并不显眼,但由于是“中国制造”,此次不远万里回到“娘家”,还是引来了络绎不绝的参观者。
长着一双明亮大眼睛的年轻士官长,笑盈盈地引导我们登上“奥斯曼”号。走过舷梯,中校副舰长阿法兹迎了上来。37岁的阿法兹和他的水兵一样,黝黑的肤色,衬着极富感染力的笑容。
阿法兹说,他的家乡是一个有着120万人的小城,那里交通拥挤,但人很和善。他陪同我们一边参观,一边热情地介绍:“‘奥斯曼’号是一艘老舰。从1989年服役至今,已经20年了。我们很爱惜它,看看,舰上的兄弟们把它擦拭得崭新。”
我海军联络官、海军中尉张驰介绍说,“奥斯曼”号护卫舰前身是中国海军“湘潭”舰,曾经参加过海战,退役后出口给孟加拉国,改名“奥斯曼”号。
正说着,一位佩戴准将军衔的海军军官走过来,与我们热情握手。阿法兹介绍:“这是舰艇指挥官,孟加拉国海军司令部任免局局长、见习准将伊姆兰。”
“将军阁下,这是您第一次来中国吗?”记者问。伊姆兰回答说:“不,我1987年就到过中国,这是我第二次来中国了!我和全舰官兵一样,都很热爱中国。此次参加纪念中国海军成立60周年多国海军活动,我们感到万分荣幸。一路航行,虽然遭遇了海上风浪,但为了友谊,我们还是带着美好的祝愿如期来了!”
走进“奥斯曼”号舰艇军官会议室,只见正面墙上,挂着镶嵌中国海军标识徽章的画框,画两边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贝雕《海滨之春》和《松鹤图》。
有时,最高贵的情感反而羞于言表。记者不禁想:这画的背后,蕴藏着怎样的故事?
这时,一名水兵把热乎乎的橙汁和咖啡端上来,我们一边品尝,一边和阿法兹拉开话匣。
“风浪,对于水兵是家常便饭,但对于像‘奥斯曼’这样的老舰就大不一样了。航行5天后,随着油料、物质的消耗,舰艇载重越来越轻。到后来,压载用得差不多了,舰艇在风浪中像树叶在飘。”
说话间,阿法兹绘声绘色地打起手势:“在南中国海和黄海,我们遇到了两次大风暴,最大风速达每秒18米。在黄海海域,风浪呼啸,白花花的大浪掀起来,又黑压压地从舰艏盖到舰艉……”
意犹未尽的阿法兹打开电脑,将船员用摄像机录下的情景展示给我们。画面上,涌浪连天,巨大的舰艇剧烈颠簸。“你们只能看到白天风浪来袭的情景。最大的风浪发生在深夜,可惜我们的摄像机没有夜视设备,没能录下来。”阿法兹看似平淡的口吻中透着些许惋惜。
“历经3个日夜,我们到达泰国,从泰国到湛江用了5天,再到青岛又用了5天,总航程4500海里。”
听着他的讲述,我突然想起了海明威《老人与海》中与风浪和鲸鱼搏斗的老人,便急切地问:“你们的船员怎样?”
“老水兵没什么,很多新水手都晕了,吐了……尽管艰险,但强大的中国和友好的人民召唤着我们,我们为追求和平,展示友谊,终于来到了中国!”
这时,孟加拉国水兵又端上一道道散发异国风味的美食。我看着年轻的水兵,年轻的水兵也微笑看着我。13个日夜、4500海里航程、257名船员,虽为异国军人,但人同此心:“奥斯曼”号上的257名船员,用顽强意志作锚,以和平愿望为帆,将钢铁舰艇驶向了遥远的爱好和平的国度。
“黑夜是爱情的白天,大海是船儿的陆地。”辛苦了,搏击风浪的“奥斯曼”,请停靠在中国温暖的海湾歇一歇!(曹慧民)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