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多元化
有关专家学者认为,一些知识分子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发表自己的不同主张和看法,体现了社会的多元化进步和理性宽容。既要了解重视这种思想动态,也不要视其为洪水猛兽,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消化、容纳和整合多元化思想。
在当前社会矛盾凸显的情况下,人们由于社会背景和价值观上的差异,往往对矛盾的由来作出不同解读和提出不同解救之策。因此,需要防止极端派思潮撕裂社会,造成两端对立,避免“不走到绝路绝不回头”的历史陷阱。
20世纪40年代,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费尔德领导的小组研究提出了著名的“两级传播论”,即:某个理念往往先从无线电广播和报刊流向舆论界的领导人,然后再从这些“意见领袖”流向大众。换句话说,不能影响“意见领袖”,就难以有效影响大众。在互联网、手机短信的新媒体时代,对经常担当民间“意见领袖”的知识分子,尤其值得各级党委政府关注和重视。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最新报告,中国网民的主体是30岁及以下的年轻人,这个群体占到网民总数的68.6%,超过2/3;从文化程度看,高中学历比例最大,占到39%。有关专家认为,随着网民规模的扩大,网民的学历结构正逐渐向中国总人口的学历结构趋近。这一组数据表明,网民的年龄和文化程度低于传统媒体,因此在舆论酝酿和发酵过程中,更容易受到民间“意见领袖”的影响。党和政府如何主动与这些“意见领袖”沟通,准确把握、正确引导互联网舆论,成为保持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的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
接受采访的部分学者认为,现在民间“意见领袖”虽然有一定社会影响力,但是其中也有一些人实际上并不真正了解中国社会,在一些问题上走入偏激,盲目地赞成或反对,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与主流话语间缺乏交流、对话,主流话语也缺乏对他们经常性、正面性的讯息传递,双方沟通不畅,互相理解不足。
尤其在关注公共政策的知识分子群体当中,目前在传统政治理论以外已经分化出几种具有较大影响的主要派别。部分长期研究知识分子问题的专家指出,这些不同派别在学术上的争鸣值得鼓励,让他们充分发表意见对于政府倾听各种声音、避免决策偏颇也有积极影响;但同时要避免不同派别的知识分子群体被“标签化”为某个特定的社会阶层或利益集团“代言人”,否则这些在学术和舆论引导力上占有一定优势的“公共意见领袖”,可能会扩大国内社会群体之间的裂痕。
同时,有关学者建议,针对网上出现的各种社会思潮以及各种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有关主管部门应当析事明理、解疑释惑;积极探索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
此外,需要坚持用正确的改革方向凝聚多数人的思想。与西方知识分子更多强调独立于政治之外,通过批判来推动社会发展不同;我国的知识分子群体历来更加强调“建构”,主张通过主动参与政治来改变社会,因此对政治的关注度和参与度更高。知识分子对改革的方向和方案十分敏感,特别是涉及公共利益领域、社会建设领域的改革,所以,相关方面的改革究竟坚持哪种方向,把握怎样的节奏,方案如何制订,都需要充分发动知识分子参与进来讨论集思广益;只有他们参与越多,认同度越高,改革的思想震荡才会越小。这也是落实“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的关键之一。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