驶向深蓝 现代化建设与综合作战能力再上新高
海军第三代武器装备实现信息化
如何加速海军现代化建设,不断提升遂行海上战役的综合作战能力和战略威慑能力,是党的几代中央领导集体都十分关注的重点。
1953年2月20日,毛泽东视察"洛阳"舰,当得知"洛阳"舰排水量只有1000吨时,毛泽东充满自信地对官兵们说:"将来我们的海军要有大舰!"
发展核潜艇,是党中央战略视野的延伸。1959年10月,毛泽东发出庄严号召:"核潜艇,一万年也要搞出来!"
吴胜利介绍说,改革开放使我国科技水平迅速提升,海军加快了现代化建设步伐,武器装备进入导弹化、电子化、自动化的新阶段,舰艇反潜、反舰、防空、电子对抗等一系列技术难题得以攻克。
1981年,经过现代化改装的"济南"舰,增添了舰载机平台和卫星导航系统。
1982年,我国常规潜艇水下发射潜地导弹试验成功。
1986年,我国第一艘全封闭新型护卫舰服役。
1988年,我国导弹核潜艇水下发射运载火箭取得圆满成功,成为世界上第5个拥有水下发射战略导弹能力的国家。
……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自行研制的新一代常规动力潜艇浮出水面;被誉为"中华第一舰"的第二代国产导弹驱逐舰出访美洲四国;"飞豹"系列歼击轰炸机装备海军航空兵部队;万吨级综合补给舰游弋大洋;一批新型导弹和电子战系统成为一线部队的主战装备。
进入新世纪,海军信息化装备建设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一批具有较高信息化水平的第三代导弹驱逐舰、护卫舰、潜艇、作战飞机陆续交付使用,与其相配套的一系列新型装备在实兵演练中发挥效能;指挥自动化系统、卫星导航、战术软件等逐步在各型战舰、潜艇和飞机上得到应用。
30多次军演提升综合作战能力
吴胜利介绍说,围绕全面提高海军综合作战能力,近10年来海军先后组织了"神圣""神威""神电""机动""蓝鲸"等30多次海上作战集团战役演习,水面舰艇编队打击"敌"大型战斗舰艇群、潜艇大深度布雷与隐蔽攻击、航空兵机群长途奔袭与夜间掠海飞行突击、舰机联合反潜、多兵种联合封锁与作战、陆海空天复杂电磁环境下的对抗与反击等一批新战法得到检验,海军一体化综合作战能力和战略威慑能力得到明显提高。
2006年至2008年,海军先后3次组织复杂电磁环境条件下的综合演练,上百艘(架)舰机和岸导部队进行了岸舰、舰舰、舰机等多个复杂科目的演练,锻炼和提高了参演部队的快速反应、信息感知、指挥控制、干扰与反干扰能力。
与此同时,完成了200多舰次远航战备巡逻任务,并在主要作战海域、主要作战方向、主要作战部队相继建成指挥自动化系统、侦察预警系统、海空数据链系统,完成了我国300万平方公里海域和相关海区海洋基础测量,填补了多项海洋环境信息空白。
海军远洋训练成常态化
吴胜利介绍说,围绕打赢目标,海军加大了训练改革的步伐和力度,积极推进军事训练由机械化向信息化转型。不断加大实战化训练力度,狠抓临战训练,将作战任务分解为训练课题,抓好主战兵力实际使用武器训练,强化实战技能专攻精练,深化具体作战行动的针对性研练,突出实战化任务编组训练,组织全过程、全要素、全体系的多兵种合同突击和协同打击研练。战法训练改革新举频出,组合式训练、协作区训练、多舰种海上联合机动编队训练、多机种跨区机动训练成效显著。远海训练成为常态,海军五大兵种每年多次组织部队到远海大洋练兵,水面舰艇昼夜航行训练从数百海里到数千海里,潜艇水下隐蔽待机由数十天到数月,航空兵长途奔袭由一般气象条件到复杂气象条件,岸防和陆战部队由相对固定区域训练转为千里机动、岸海机动训练,上千艘(架)次舰机在太平洋海域进行多科目合成训练。"十五"以来,经过全训合格的三级以上战斗舰艇长、航空兵四种气象飞行员分别比"九五"期间提高了20%和10%。
保障舰船是80年代的6倍
吴胜利介绍说,随着一批新型综合补给舰为代表的后勤保障舰船装备部队,目前海军各类保障舰船的总吨位是80年代的6倍,初步形成了海上岸基一体、战役战术衔接、军民结合的保障力量体系;与此同时,建成了一批大型战略母港、骨干机场和后方战略仓库,建成了数十个舰船、飞机及装备维修基地,后勤和装备保障的规模、结构、功能逐步拓展,为实现海军走向远海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博士舰长硕士飞行员队伍形成规模
吴胜利介绍说,近几年,海军博士舰长、硕士飞行员、本科士官的培养规模比5年前增长了近10倍;海军4所院校专门承担军官和士兵的任职培训,每年培训超过5000人,军官、士官的岗位任职培训、岗位互换培训已形成制度;选派到国外军事院校留学的军官和士官人数也逐年增加;派往地方院校、科研院所接受新知识、新技术、新装备培训的官兵年均超过2万人次;每年从国家重点院校吸收引进各类专门人才近千人,高素质人才群体成为海军现代化建设的栋梁。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