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点提要
地方卫生医疗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对军队医疗体制和保障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市场服务丰富、保障方式多元的今天,如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军队医疗制度与社会医疗保障体系结合起来,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今天,我们以第二炮兵某军代室、东海舰队某保障基地等单位的医疗改革尝试为蓝本,与广大读者一道,探寻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进一步推动军队医疗改革社会化保障进程。(刘明学)
医疗费负担掏干家底
在湘西偏僻乡村休假的谭宇斌患感冒,前前后后花了1000多元。归队后,保险公司业务员取走了他的收据,完成理赔程序后,报销的90%的看病费用打进了谭宇斌的账户。他告诉记者,如果不是参加地方商业保险,这些费用基本要全部由自己负担。
谭宇斌是第二炮兵装备部某军代表室的一名干部,2年来,他和他的同事们一起充分感受到了医疗保障“两条线”的“甜头”:就近诊治、按病择院、依病施药、大病无忧。谭宇斌所说的“两条线”,是指既享受着军队免费医疗保障,又参加了地方商业医疗保险。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全室干部人人都投保了地方商业保险中的“门诊医疗保险”、“意外伤害险”和“大病医疗分红保险”。以“门诊医疗保险”为例,每人每年投保750元,最高理赔可以近万元。
一般门诊看病根本用不了上万元,如果需要住院则会动用“大病医疗分红保险”理赔,可以说,官兵们在全国各地大病小情都不用为钱操心了!室领导高兴地告诉记者。
宁可把钱花在“防”上,也不能等生病了再拿钱去“堵”,这是我们走社会化保障的原因!军代表室总代表孟庆跃扳着指头告诉记者,当主官有两怕:一怕出安全事故,二怕部属生大病,穷得单位几年翻不过身来。
军代表室只有几十人,同志们自费看病后,报个医药费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可问题真没那么简单,军人本身是有免费医疗卡的,如果是军免都解决不了的,肯定数目少不了。室领导用“救护车一响,家底就泡汤”来形容“大病猛如虎”。
前年,军代表室一名老同志患了胰头癌,军队医院服务好、技术高,但是好多名贵的救命药不在军免范围之内,大伙你100我200捐款,也是杯水车薪。领导再也坐不住了,紧急召开会议,“不惜代价要抢救”,费用单位先垫付。
“不惜代价”的背后是“代价巨大”,一下子花掉了22万元,家底都快被掏干了。
由于工作性质,大家经常出差,遇个头疼脑热的也不可能满城找军队医院,况且有的地方还没有,这些自费的“小钱”谁来出?
开始,代表室对这些“小钱”是来了就报,大家都是为了工作生的病嘛!可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每人报一点“小钱”,一年下来不是个小数目。
军代室领导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998年至2005年,单位每年医药费开支都在12万元以上。为了给同志们省下医药费,全室能不派的车不派、能不加的油不加。然而,再开源节流也堵不上每年巨大的看病窟窿,医药费一次次冲破年初划定的“红线”。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