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号成员谈坠机:结束时发生悲剧很伤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雪龙”号成员谈坠机:结束时发生悲剧很伤感
2009年04月15日 09:14 来源:CCTV《新闻会客厅》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李小萌:欢迎来到新闻会客厅。今天首先要说的主角,是这艘庞然大物,雪龙号上的勇士们,他们是中国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成员,本来,我们应该在他们从南极凯旋的时候为他们介绍,但是很遗憾,此时他们的出场,是因为一幕悲剧的出现。

  解说:

    前天,4月12日中午11时20分,停靠在上海港口的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的舰载直升机坠海。而此三天前, “雪龙”号刚从南极返回,这架被租用的舰载直升机也已经完成在舰上工作的所有任务。事故发生在这家直升机准备从“雪龙号”起飞,返回驻地的时候。起飞1分钟,仅飞出70米后,直升机突然坠海。机上4人落水, 其中3人获救,1人失踪。直升机残骸当晚被打捞出水,然而失踪者机械师杨永昌截止目前,仍没有被搜救到,目前,搜救范围已经扩大至37海里。

  李小萌:这是目前网络上找到杨永昌最后的照片,他和同事们站在这架被称为“直九”的直升机前面。 在坠机前,作为中国第25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成员,年过五十的杨永昌,和这架“直九”刚参加完南极科考任务。如果没有坠机这个沉痛的尾声,第25次南极科考在人们看来是圆满的。

  解说:坠海失踪的机械师杨永昌,56岁。现任飞龙公司机务部副部长、机务大队大队长。从去年7月开始,跟随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前往北极和南极参加科考。

  据同往北极和南极科考的同事描述,杨永昌对业务痴迷又不知疲倦,虽然话不多,但为人热忱,北极科考队伍中的同事都叫他‘杨大’。

  李小萌:如今,和杨永昌一起参加这次科考的一百四十多名成员大多数已经回家,他们都在关注着坠机事件的进展,虽然很多队员和老杨并没有直接接触过,但此时,雪龙号上的所有人都在为伤员和失踪者祈祷。

  闫巩固:很伤心,很难过。所以昨天晚上我给学生介绍南极的时候,我自己也都说不出话来开始。所以,可以说,整个大部队,南极的大部队,我们所有人都很顺利地去完成了。但是在结束的时候,以后,那么出现这件事是一个悲剧,是一个令人感到很伤感的事情。

  解说:

    闫巩固博士是此次南极科考成员之一。因为在分别在南极不同的科考站工作,他和杨永昌并没有直接接触。但他说,雪龙号上所有的兄弟,都有共通的情感。

  闰巩固:我想去过南极的人都是相通的,就像《亮剑》里边的,电影《亮剑》里边的,那么大家在一起拼杀过的那些战友一样,大家是生死与共的。

  解说:

    杨永昌和他直升机上的同事们在整个科考队伍中,担任的是后勤保障的任务:他们需要载着科考队员到前方为“雪龙”号探路、外出考察;还需要给科考队运送生活必需的蔬菜、水果以及科考设备等等。在南极科考的173天里,杨永昌这些看来与科学考察并不直接相关的人们,和科考队一起奋斗,圆满完成了中国首个南极内陆科学考察站昆仑站的建设以及埃默里冰架科考和大洋科考,这是中国历次南极考察中任务最繁重的一次。

  闫巩固:这一次内陆队是最苦的,大家都知道去建这个昆仑自然站,南极的最高点。 所以他们面临风暴走不了,一天只能走35公里的时候,我们都在,揪心,都为去为他们加油,我们也期盼老天能够,暴风雪停了,让我们去踏上人程,去完成我们的使命,实际上这是,也就是说在南极,所有去过南极的,或者说在那儿共同的,那么这是一个,我们是一个整个的团队,我们是204个人,尽管是像小分队一样,分布在不同的地方,但是我们是一家人,我们是一个队。

  解说:

    闫巩固博士曾连续5年参与了南极越冬队员的选拔,这次他亲自前往南极科考,也是为了探知心理因素在极地科考中的影响,给科考队员心理上的支持。在这第25次南极科考中,他看到了不同部门的人所承担的各种压力。比如不出站的建筑工人挑战的是单调枯燥,测绘人员和杨永昌所在的直升机队员们面临的则暴风雪和各种不可预知危险的严峻考验。

  闫巩固:面临着不可预知的,很多很多的,狂风,突然间可能就是大雾弥漫,你根本就没有办法识别方向。那还有像越冬队员,他们接受的考验更多的是自己心理上的挑战,因为他们要至少12个月在那里,而且尤其是在越冬的时候,也就是说极夜的时候,一天只有那么三四个小时的有亮光,但是绝对不会有太阳,有亮光,这个时候你能够出你的房间,到外边去散散布,其它的时间全部是漆黑一片,所以你只能被封闭在一个狭小的空间里面。 所以这也是叫做心理的挑战会非常非常的强大。

  解说:

    在这样生理和心理双重压力之下,闫博士感受到了科考队的每一个成员,在南极的冰天雪地里的同一个渴望——回家。

  闫巩固:那不是一种向往,那是一种渴望,那我告诉你,我最真实的感受,在,因为我们是夏季科考队员,所以我们在长征站呆的时间是最短的,在所有的队里面是最短的,也就是说我每天写日记,写了20万字的日记,记下生活的每一天,当然我们让我们自己的生活会很充实。但是毕竟要离开的,当然我们从坐智利的空军的飞机,从长征站到蓬塔,也就是南美的最南角这个地方,一降落,踏上南美的大陆,我们大家的一个共同的感受,我当时就喊出来一句话,回到了人间。

  李小萌:3月9日下午,杨永昌所在的直九直升机在南极中山站的上空盘旋了3圈,告别即将留在南极执行更为艰苦任务的28名越冬队员。他们跟随大部队,计划一个月后回到祖国,与亲人团聚。本来,回家的心是迫不及待的,但应台湾海洋生物博物馆等机构的联合邀请,“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停靠高雄港,向台湾民众开放两天。那两天里,雪龙号吸引了众多台湾民众,一位记者在报道此新闻的时候谈到了直九上的机械师杨永昌,不善言辞的他对记者的最后感言是:等“雪龙”号离开台湾,到韩国济州岛还去一架直升机之后,“我们就可以回家了”。

  解说:

    这张照片摄于4月9日,上海吴淞边检民警向进入祖国领海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挥手致意。 雪龙号载着南极科考的勇士们顺利归来,那是人们欢欣雀跃的时刻。

  这张照片摄于4月12日晚。直九的残骸被打捞出水。机械师杨永昌仍没有消息。

  解说:

    闫巩固说,在南极他写了一段对南极科考的感悟

  闰巩固:南极是什么?南极是一块试金石。英雄还是孬种;真实还是伪装,在这里清晰可辩。南极是勇敢者的天堂。与海豹共舞,与企鹅同唱,彰显勇者的智慧和力量。

  字幕:

    2008年7月至9月,杨永昌与直九直升机随“雪龙”号参与中国第三次北极科学考察。

  2008年10月至2009的4月12日,杨永昌与直九随“雪龙”号参加中国第二十五次次南极科考。

  杨永昌曾说:“去过两极,一生无憾”。

【编辑:朱博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