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南靖村民因土楼分红被缉捕 世遗成"祸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福建南靖村民因土楼分红被缉捕 世遗成"祸根"?
2009年04月14日 10: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资料图:福建土楼。 中新社发 海涛 摄

版权声明:凡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当年村民挖野菜吃树皮修复的土楼,成为了中国第36处世界文化遗产。本抱着大欢喜的土楼人,为了自己的收益权而抗争,却被抓了。村民们抱怨:如果不是世界文化遗产,我们本来生活得挺自在的

  本刊记者/陈晓舒(发自福建漳州)

  46岁的黄菜香每天早上醒来,从文昌楼的大铁门望去,就是自家种的300棵柚子树,三月,柚子花开,香气漫山。黄菜香的丈夫黄克冲,在山里还种了100棵梅树,150棵柿子树。

  这里是福建南靖县田螺坑,是中国第36处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群所在地之一。

  黄克冲上有父母,下有在外打工的儿子和嫁出去的女儿。田螺坑的村民们对他都点头称道:“村里最老实最勤快的。”一家人日子过得平稳安逸。

  2009年,黄克冲却成了通缉犯。他跑了。对他的悬赏缉捕令从村口一直贴到60公里外的南靖县城。

  黄菜香每天晚上在文昌楼顶层——三楼十平米左右的卧房里流泪。这座椭圆楼里住着二十几户人家,每户都是三套房,一层的厨房,二层的粮房,三层的卧房,一户一直排,整齐划一。这个村1000多人,常年居住不到半数,除了黄克冲,有18人因为土楼分红的争执被缉捕过,现在还有7人在押。

  老人们说,祖先荫庇后人的东西——土楼,现在成了“祸根”。

  原来守着的是一个宝

  土楼人家平常栖居的,只有老人、女人和孩子。精壮的男人们大多都在外打工赚钱。不农忙时,老人和女人们会在土楼里摆小摊,卖蜂蜜、麦芽糖、山里的药材,也有土楼的各种小标志。

  女人都是娶进来的媳妇,田螺坑里仅有的外姓人。游客歇下来,逗土楼里的小孩玩,问看管的媳妇:“家里有几个孩子?”土楼媳妇回答说“两个”。实际上可能不止两个,被计算的是男孩。

  他们说两种方言,村里人交流,说客家话;和外村人交流用闽南话。外省人来了,他们操起半熟的普通话。土楼媳妇有时会请游客去见村里的老人家,泡一壶铁观音,取几块麦芽糖,听老人家讲土楼的历史。

  77岁的黄逢愿是村里的长老之一,常年是灰色中山装,一口闽南话。女人们在一旁七嘴八舌地翻译:“我们是600年前,在河南光州为了躲避战乱,一路南迁过来的。最后在田螺坑落脚的是黄氏家族。”

  躲避战乱而迁徙的客家人,“恨藏之不深,恨避之不远”,不得不在这海拔788米的湖岽山半坡上面对土匪和野兽。黄氏祖先想到的防御招数,是建造一座易守难攻的楼房,把全族人聚拢在里面。1662年,建造了步云楼,也是唯一的方楼。后来慢慢建成另外四座圆楼,成了如今被称为“四菜一汤”——五座土楼。

  黄逢愿不断和游客解释:“这是先祖做人的道理——先方后圆,也是天圆地方的含义。”福建人相信风水,五座土楼也是按照金木水火土的五行八卦方位建造。

  一有红白喜事,负责主持的都是村里的老人。黄逢愿年轻时就热心帮忙操持村里的红白喜事,村民们都很敬重他。每座土楼中厅都供有神像,老人们在中厅主持。能仰望到天空的天井,可以摆满20张桌子,坐下大半个村子的人。

  这里的孩子,吃遍家家户户。第一层厨房十平米一间,围成一圈,孩子们端着碗从这家跑到那家。鸡鸭养在天井,每家的鸡鸭戴有自己的标志。哪家杀鸡煮鸭,小孩们就拿碗在厨房边等着。人越来越多,小厨房不够用,土楼人就在中厅摆灶台,煮大锅饭。房子不够住,土楼人就在土楼外搭水泥房。

  这样的日子他们过了近百年。直到1999年下半年,南靖县里来人说,把中厅的灶台收起来,不要在楼里养鸡养鸭,把土楼外的房子也拆了。南靖县政府决定把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确定“两群二楼”——即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贵楼、怀远楼为“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点。

  土楼人才知道他们原来守着的是一个宝,世界的建筑奇迹。

  他们日夜面对的这些掉渣却不会倒塌的土楼,“能为一种已消逝的文明或文化传统提供一种独特的至少是特殊的见证”,“可作为一种建筑或建筑群或景观的杰出范例,展示出人类历史上一个(或几个)重要阶段”,“可作为传统的人类居住地或使用地的杰出范例,代表一种(或几种)文化,尤其在不可逆转之变化的影响下变得易于损坏”。也就是说它至少符合了世界文化遗产六项标准中的三项。

  也开始有游客来这里,走访拍照一座座土楼。县里在山顶边建起观景台,20元门票观一次“四菜一汤”的全景。土楼人觉得自己马上要发财了。去外地打工的年轻人纷纷返乡,等待创业的机会。家里人把灶台砸了,鸡鸭杀了,协助镇政府把牛棚、猪棚拆除了,把紧挨土楼的水泥房也拆了。

  他们开始眼巴巴盼着等着“申遗”成功,也开始追忆起陈年往事。1936年农历八月十四,白军烧毁了田螺坑的步云楼,被烧毁的房屋有400多间。这是当年村里唯一建造好的土楼。上世纪30年代建造的振昌楼和瑞云楼当初只有一个框架结构,楼层之间只有木头没有木板,所幸没有被烧毁。

  土楼人只能再建家园。1953年,重建步云楼,新建和昌楼。当时黄逢愿是个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和村子里的年轻人从山上打来石头做地基。为了防止土楼吸水,土楼的地基往往要建5米高,这就要花费一年。

  然后用净红壤土,配上细河沙或田底层泥,反反复复翻锄发酵成为熟土,一层一层的夯墙,在夯墙过程中加上竹片或小竹子,起固墙作用。一层楼夯完,要晾一年,等泥土干透,第二年再建第二层。田螺坑的土楼有三层,加上地基,要建造4年才能完成。

  这4年里,黄逢愿和全村人放下一切农活,挖野菜吃树皮,才有了今天的世界文化遗产。

【编辑:吴歆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