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人民海军战略方针实现由近海防卫作战向远海防卫作战的转变,必须要走向大洋、走向深蓝。在这一历史进程中,海上装备技术保障的地位日益凸显。近年来,东海舰队某保障基地在履行多项重大保障任务中不断探索实战化、信息化条件下海上装备保障新路子,努力使装备技术保障能力与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同频共振,为推动舰艇部队战斗力不断提升积累了宝贵经验。
海面战舰铁阵森严,水下“长鲸”游弋出没,空中机群破云穿雾。
初春时节,一场带有实战背景的海上对抗演练打响了。东海某海域涛飞浪卷,硝烟弥漫。随着几声巨响,数枚导弹从我海军最新型导弹驱逐舰上直扑近百公里外的“敌舰”。顷刻间,海面上水柱冲天,导弹全部精确命中目标。担负这次演练舰船装备和雷弹保障任务的,是东海舰队某保障基地。
近年来,该基地着眼信息化现代海战需求,积极探索装备保障新路子。从岸基到海上,从军内单一到军地一体化,快捷、精确、高效的保障模式,为打赢信息化海战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创造了一系列骄人战绩:保障我舰艇编队跨越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以及出访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俄罗斯、美国等任务,安全航行3万多海里;圆满完成中法、中巴和中印联合海上军事演习和海军、舰队组织的演习演练等重大活动的装备保障任务;由他们研究建立的远程维修技术支援系统、保障专网、装备物资精确供应系统、装备技术状态监测和故障诊断技术等多项创新成果走在海军前列。
一“网”覆盖群岛隔海诊断故障
2008年10月下旬,我海军舰艇编队远赴俄罗斯访问圆满归航。此时,东海舰队舟山保障基地装备部的远程维修呼叫中心里,技术人员已连续29天24小时值班,密切关注出访舰艇的装备运转情况。中心负责人王聪说,这次出访舰艇的所有装备故障都通过中心进行远程指导维修。任务期间,指导某舰成功排除归航途中前辅推右侧升降螺母异常的故障,保证出访任务顺利完成。
2007年11月,海军舰船装备远程维修技术支援舟山呼叫中心正式成立。作为远程维修技术支援系统的终端,舰艇通过网络将装备故障情况上报给中心,中心技术人员通过网络进行远程诊断,并及时将维修方案反馈给舰方。对于中心技术人员无法解决的“疑难杂症”,则通过网络直接向院校、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的专家和技术人员寻求支持。
经过一年试运行,取得了167舰出访日本、138编队出访俄罗斯装备保障等的成功,实现了海军装备保障的远程维修技术支援。
目前,一个纵向连通海军至舟山群岛各基本保障单元,横向贯通业务机关、后台技术支持联通院校、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内容涉及军械保障、装备监测维修、器材传输及指挥信息化的综合装备保障信息专网建成,不仅实现了器材管理的智能化、电子化、网络化,保障模式由以前的定点保障、伴随保障向远程保障的拓展,达成了各级指挥机关的视频通信,大大提升了装备保障信息化指挥和精确化保障的能力。
如今,专家技术人员坐镇指挥中心,便可借助远程会诊系统,对偏远小岛的装备故障实施“外科手术”;通过网络远程查询系统,各类装备数质量情况及维修保障信息、战时保障方案一目了然;通过自行研发的舰艇装备指挥系统,可对航行在不同海域的某型装备综合修理船实时指挥,以最快的速度提供海上机动支援保障。
岸基转到海上浅水走向深蓝
随着现代海战空间的不断拓展,舰艇活动海域由近海延伸至广阔的中远海,舰艇编队跨区作战越来越频繁,装备保障的重心也随之前移,保障的空间由岸基转移到了海上。
一次,该基地装备部指挥中心突然接到任务:以最快的速度为演练返航的受损舰艇进行应急技术保障。某舰船保障大队按部就班地在码头展开技术保障的流水线时,上级通报舰艇返航途中抛锚在海上……结果,抢修比规定时间多了3个小时。
“信息化条件下的作战保障,往往一分钟就能决定战斗的胜负。”演练一结束,装备部党委就召集技术骨干深入分析,查找原因。针对未来信息化条件下海上战争舰艇舰面武器损毁多、维修要求高、维修速度快等特点,基地装备部和某军械技术保障大队率先提出“跨专业、跨弹种、跨建制”的“三跨”训练,形成了“三三制”战时快速维修保障模式,形成“多专多能、快速高效”的保障体系。过去需要18人完成的任务,如今6名技术人员即可胜任。
为适应这种新的应急机动保障模式,在反复精练本专业新装备维修技术的基础上,装备部和大队党委在官兵中开展“精几种专业、练几种本领”的跨专业培训,并进行多学科、多专业军械修理基本技能大比武,全面提高军械保障人员综合维修技能。
资源对接共享全国技术联合
一次,某新型舰艇在执行战备任务时舰载雷达突然出现故障。由于该舰艇刚列装不久,基地装备部尚未对此新装备形成保障能力,无奈之下,只好向厂家求援。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合作体制,联系渠道不够畅通,等到地方专家赶到现场,早已超过了规定时间,该舰只能被迫取消战备演练。
这件事使基地党委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一体化联合作战,要求打破军地分割,实施集中统一的装备保障,实行军民一体化装备技术保障势在必行。
针对自身技术力量不足和部队驻地海岛工业基础薄弱、人才匮乏的实际,他们充分利用军地装备保障资源,寻求全国技术大联合,先后与100余家地方工业部门、装备生产厂家、科研院所签约“联姻”,构建了以现役装备保障力量为骨干、地方工业部门支援保障力量和辖区支援力量为补充的装备保障力量体系,大大加快了对新装备形成修理能力的周期。
前不久,某军械保障大队一枚导弹的制导系统出现故障,他们通过专家信息网络查看导弹“健康档案”,获得了专家“键对键”的指点,查明了是某元器件的问题,并通过技术网络向某厂家求援,很快就排除了故障。
近年来,他们依托军地专家技术骨干力量,在作战训练一线开设海上机动保障基地,在后方建立装备技术故障控制中心,与科研院所20多家单位实现资源对接共享,打造装备智能网络化保障平台。依托军地专家技术骨干力量首次承接某新型驱逐舰高等级修理,提前45天高质量完成修理任务,受到了海军首长的表扬,并被海军评为“海军舰船装备修理优秀工程”。(方立华王春风谭依娜)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