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 要
(北京市)朝阳区崔各庄乡何各庄村,一个北五环边的千人小村,与798艺术园区隔路相望。多年来,村民们靠出租房屋“吃瓦片”维持生计,随着大量流动人口涌入,村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不堪重负。2007年10月,何各庄村委会充当“中介”,租下8处民房改造后转租。与宅基地换房不同,由于房屋权属没变,村民租金收入有了长远保证。1年后,十七届三中全会再次明确了农民可以出租、转包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宅基地依法享有用益物权。何各庄村“代租民房”之路走通了。
2009年,春。何各庄村。
位于小村口的李唐千秋画廊餐厅,人声鼎沸。一个中年汉子站在院门外,笑盈盈地看着进出的客人。
这是一处古色古香的院子,青灰色的砖墙,朱红色的木门。
胡宗禄没想到,把房子交给村委会代管后,原本的出租大院变成了高级餐厅。作为房东,他一分钱没往里投,每年轻轻松松就能拿到大笔租金。
烟头不觉中已烫手。胡宗禄有点走神。
● 租房度日
一到冬天,胡宗禄就得早起。
北风呼呼响,他裹紧大衣,开始挨家挨户敲租户的门。
“咚咚咚”……直到屋里有人答应,他才转而去敲下一家。
胡宗禄说,平房院没暖气,租户都是用炭炉取暖。为了怕他们煤气中毒,他就这样挨家挨户地敲门。
有时,连租户都烦了,甚至劝胡宗禄别再大清早就搅人美梦。
胡宗禄听是听了,但门还是继续敲,“万一出事呢?”
那时的胡宗禄不到40岁,350平方米的院子被隔成10多间房。他住两间,其他出租。
何各庄村,全村面积2700亩,村民301户,户籍人口千余人。由于是北京市第二道绿化隔离带建设区,村里大半土地种上了绿化林,村民们可种的地少了,收入来源主要靠租房。
水泥地、白粉墙,一张床、一盏灯,不足10平方米的小屋,没有厕所,没有暖气,甚至连窗帘都没有。
“租这样的房子图得就是便宜。”村民田淑清说,村里的出租房基本都是这样,每个月租金150元左右,“房子面积大点的,赶好了能租个200元。”
虽然平均每月有上千元房租收入,但村民们没觉得日子过得有多轻松。
“房子没人租吧,得四处去招人。房子真要租出去了,房里的取暖、用电安全就得上心。”田淑清扳着手指数租房的烦心事儿。“这些都不说,每到月头月底,还得挨户去要房租。一不留神人跑了不说,还把家具一块卷走,你说气不气人!”
● 违章之乱
不过为了赚钱,甭管多累心,这房子还得接着租。
胡宗禄记得,进入新世纪,越来越多的外来人员来村里租房。村民自家的房子租完了,就开始搭违章房。
红砖墙、预制板,一间、两间、三间……没几天工夫,原本规矩的大院,变成了大杂院。
没多久,这些在自家院子里盖的房也租完了。村民开始拆院墙,向院外扩,严重时村里的一些小路都被堵死了。
村委会曾有一个统计,当时平均每家有近10间出租房,年房租收入1.5万元。
2005年前后,看着村里的违章房越来越多,村里的环境越来越乱,村委会开始挨家挨户宣传政策,按照“红本”(宅基地使用权证)查违章。
“你拆人房就是断人财路,这活儿能好干吗?”提起当年查违章的经历,村干部们大多不愿再提。
一些村民反映,在关系最僵的时候,村干部家门口常被人弄来一堆垃圾,窗户也被村里孩子当作靶子。
尽管如此,村委会对于违章房的态度很坚决,拆。因为村里明白,如果这些违章房不拆,没几年村子就没样了。
可村民们并没有想那么远。在2006年初的新一届村委会选举中,老主任落选了。看着老主任下台,村干部们也琢磨,难道在解决违章房、满足村民利益诉求的道路上,就没有双赢的好办法么?
● 代租民房
天上掉馅饼了。
2006年年中,胡宗禄听说村委会决定出资租下村民的大杂院,再统一改造成四合院后,向外整体出租。这意味着,房子所有权还是村民自个儿的,村委会不仅出钱对房屋翻新,还按年给村民租金。
让村民们没想到的是,最先提出这个想法的是一个外村人,叫吴运涛。
2003年,他租下村里的一片果园,在园子里和妻子一起开了家西餐厅。几年间,果园餐厅已成为周边外籍人士的聚会地点,生意红红火火。
一个巴掌拍不响,促使这个想法变为现实的还得有一个人。
2006年年初,村委会老主任落选后,村委会副主任田兴走马上任。他发现,多年的“瓦片经济”,导致近7千人涌入何各庄,是村民总数的6倍多。社会治安、环境卫生等问题随之而来,打架斗殴、入室抢劫时有发生。
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使得田兴和其他村干部,每天都忙于协调村里用水、用电、垃圾处理、治安防控等问题,周而复始。
2006年年中,乡里召开半年工作会,介绍朝阳区在流动人口管理中的新经验。在会上,田兴学到了一句话——“以房管人、以业控人”。
既然是以房管人,那就得从房子上想办法。
从乡里回来后,田兴立刻召集村干部开会。经过讨论,村里初步决定把村民的平房院都改造成二层小楼,一楼出租,二楼自住。
这是当时很流行的村庄改造模式。最大的好处是,在改善村容村貌同时,可以有效控制居住人口,同时保证村民收益不受影响。
就当村里信心满满准备行动时,却遭到了吴运涛的强烈反对。
“如果把村民的房子都改成小楼,那何各庄就毁了。”在开餐馆之前,吴运涛做过一段时间的装潢设计工作,替一些外国人改造老四合院。
凭借多年的从商经验,吴运涛认为,何各庄村被绿地环绕,人口不多,环境清静。村委会多年来大力控制违章,使村子的脉络基本保持着原貌,在北京近郊实属难得。再加上离798艺术区不远,渐渐汇集的30多家画廊和创作工作室,让村子里的商气渐旺。
“如果能把村民们的大杂院集中起来,统一改造成四合院后再向高端客户出租,那租金可能翻好几番啊。”
萌生这个想法后,吴运涛开始利用各种机会,向身边的朋友、店里的客人、艺术区的艺术家咨询方案的可行性。
虽然大家对房屋权属、资金筹集等问题有着种种担心,但有一点却惊人一致,大家都愿意租套四合院住一住。
2006年秋天的一个午后,吴运涛拿着写好的可行性报告找到田兴。整整7个小时的激烈争论后,田兴点头了,“毕竟这是大伙儿祖祖辈辈生活的村子,真拆了,舍不得。”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