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解析殡葬业价格:不能说整个行业存在暴利(3)——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专家解析殡葬业价格:不能说整个行业存在暴利(3)
2009年04月07日 05:01 来源:CCTV《新闻1+1》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解说:

  在沈阳龙泉墓地,为了方便逝者家属寄托哀思,今年4月2号还建起了海葬纪念园,如今海葬、树葬,人们已不再陌生。在墓地资源匮乏、殡葬费用过高的背景下,国家有关部门近年来大力提倡树葬、花葬、草坪葬等方式。4月4号,许昌市市民李玉玲和家人来到墓地,向故去的母亲献上鲜花。九年前,在许昌第一次开始推行树葬这种方式时,李玉玲选择了树葬的方式将母亲安葬。树葬就是将死者的骨灰深埋地下,上植一棵常青树只做标记不留坟头,不占用土地。树葬的占地面积仅为原来的五分之一,可以节约大量土地。

  那么作为普通公众,是否能够顺利寻找到这些文明环保的丧葬形式,价格又是否能令人接受呢?据《中国青年报》报道,在北京市33个经营性公墓陵园中,只有一处可以进行树葬,而花葬、草葬则无处可寻。在八达岭人民公墓,树葬收费7800元,而普通公墓收费7200元,树葬的价格反而高出了600元。实际上在以入土为安这种传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百姓对新型墓葬方式接受度并不高。据媒体报道,海葬在上海虽然推广了17年,但上海市民接受度不到2%,即使在全国最早推行海葬的城市之一青岛,18年来实施海葬的人大约4000人,墓葬仍是人们的首选。

  青岛市民:

  像海葬什么的,好像我们这些上了年级的人,对我们老的人就是说,他们本身不接受这么个话,不愿意落到大海里去,我们老的都接受不了,我们现在都六七十岁了,我们也不很接受,还是入土为安。

  青岛市民:

  老人这个意识还没有转变吧,对不对,这个东西要转变,多少年来遗留下来的还得慢慢的去接受,对不对。

  解说:

  一方面是天价殡葬费屡屡刺痛人们的神经,另一方面,绿色殡葬的接受度并不高。如今,《殡葬管理条例》正在修订中,社会各界提出的意见共有一万多条,政府在推进殡葬改革的同时,该怎样推进绿色殡葬?又该怎样完善配套措施?值得我们思考。

  主持人:

  王教授你看,中国人多,中国土地有限,但中国人这种入土为安的这种观念又是最顽固的,可以说是。这就牵扯到一个问题,各种各样的海葬、树葬、花葬、草葬都很好,但是人们不接受怎么办?

  王国华:

  我觉得这要从几个方面来看,一个方面来看,殡葬改革是我们这30年谈的最关键的一个话题,怎么样改革,核心是改变人们的观念,这个观念一个是要把过去,1919年,五四运动推倒传统,或者1949年以后改革丧葬形式,把老的仪式都丢掉了,在城市里头,人们还是记得计划经济时候,那个时候安葬一个人花费是很小的。

  主持人:

  一个单位的福利。

  王国华:

  但是现在国家一方面,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多元化,或者人们接受了这种传统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觉得这种追思亲人这个传承文明的东西应该继承下来,他慢慢就成了一种商品了,或者一种市场行为了,那么要求在这里补偿对先人、对逝去的人的一种情感,所以他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那么有一部分人,从暴利和高价来抨击这个领域,对照度是计划经济的价格和那个时候的观念。

  主持人:

  那我听您的这个话外之音就是说这种暴利,应该是打引号的,它并不是暴利。

  王国华:

  虽然有一部分服务是有现象,但不能说整个行业存在暴利。

  主持人:

  就像王总说的。

  王国华:

  我在这个行业做了这么多年的研究,我看到大多数还是朝过去,没有把逝去的人作为人来尊重,没有达到那种我们应有的,传统文化中对逝去的亲人的一种尊重,那种要求来讲,他是进步的。整个社会环境,也是好的。过去我们没有公墓这种形式,我们只有家族墓,要么就是帝王园陵,要么就是乱坟岗,那么改革了以后,城市里出现了公墓,用公司的方式来经营,这本身我觉得是一种进步,它是管理有效的利用城市土地,也是有效的探讨各种葬式。

  所以第一个改变观念就是说要选择土地的价格,高价格,也是迫使一些人量力而行,对亲人的一种追忆不要一味的去攀比,因为在这个社会上有很多人很有钱,也有很多人还是处在一个相对比较贫困的这么一个水平线上。那么不是说每一个人都能够买得起上十万、几十万的墓葬,我看到很多公墓里头也有很多几百块钱的壁石墓,一个墙壁一样的,还有塔葬墓,但是这些选择的人往往不算是很多,而且提出这种意见的人,我不觉得他是没有所指的。但是不能以偏概全,所以这要改变一个观念,要量力而行,既然是一个消费品,既然是一个市场行为。

  第三个,我觉得就是您刚才说的,我们要推行一种海葬、花葬、树葬、草坪葬,这是有一个很长的一个过程的,需要社会主流媒体和社会各个部门共同关注。过去的关注是不多的,殡葬行业本身是一个相对封闭的行业。比如说现在把清明节,您刚才说了把清明节作为一个节日,政府已经看到了它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传承价值,也看到了我们以人为本,建立和谐社会一个重要精神的抚慰的价值,但是你要想在清明节,他跟公安、跟卫生部门、跟环境部门,跟很多生产部门都应该是密切联系起来的。所以我个人认为,要节约土地,倡导多种丧葬方式,是要各个部门在政策制定上,用自己的智慧来进行引导、来改变。

  主持人:

  您刚才说的是一个方式的问题,非要墓葬是不是可以采取花葬、树葬等等。

  还有一个年限的问题,就是使用面积、使用年限的问题,因为我们看到在《殡葬管理条例》里面,对于使用年限和面积是有限制的,比如说一块墓地就让你使用20年、30年,这个问题就这样的一种限制,对于中国人来说,对于中国人的传统观念来说,现实不现实?

  王国华:

  应该说不现实,我个人来讲,我是希望能够70年,人的一生70年吧。过去限制在20年、30年,是觉得一代人二十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就了”,就了却。另外一个,就是说也考虑到墓地的有限,到了20以后公墓的管理人管理人员要增加成本、收费,20年要再交一次钱,要收费,或者要合并,这就是现在中国的《殡葬法》没有出台,要进行改革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所以《殡葬管理条例》公布修改了很多事情,刚才短片说了提了一万多条意见,这个是刻不容缓的。

【编辑:魏恒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