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北京市交通委近日宣布,4月10日后北京将继续推行“每周少开一天车”的车辆限行措施,实施期限为1年。 中新社发 鲁谷 摄
不出意料,北京市交通委昨日宣布,4月10日后北京将继续推行“每周少开一天车”的车辆限行措施,实施期限为1年。
规定宣布之前,人们已经注意到了一系列的“前奏”,包括环保和交通部门测定的对道路顺畅以及空气质量的影响程度,北京市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的数据支持等。
限行新规中有许多亮点,比如对限行时间和地点做进一步的优化,对公车限行给以严格的规定,并着手建立智能交通系统。
但观察近期关于限行的争论,公共政策如何在效用、民意、公民权利、程序规范上达致合理更合法的多赢,仍是未解之题。
北京官方公布的调查显示,80%以上的有车者支持限行政策长期实施,这种依靠调查数据来制定政策无疑是一大进步,但三个问题也需回应,一是,这些数据的具体样本是否有代表性,二是,何以多家网络调查与上述调查结果相差极大,三是,即使多数民意支持,少数人的权利是否就该被忽略。
听取民意,显然不是抽样调查所能涵盖。而协调各部分人群的利益,也需要更多更细的工作。
另外,限行也只是治标之举,而非治本之策。城市交通困境需要全面的措施来解决。比如,对公车能否有更严格的限制措施,对拼车能否有更宽松的政策,对环保型小排量的车能否有更多的激励措施,而城市的布局,包括住宿区办公区设置能否更加合理。
我们注意到,北京继续限行实施期限为1年,并未如民调期待的那么“长期”。这似乎也表明,政府认同限行“治标”非“治本”,也许1年之后会有更能治本的举措取代限行。(记者姜锦铭)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