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4月1日电 新一期《求是》杂志今日刊登署名为姚眉平的文章分析了部分官员沉湎于“文山会海”的现象。文章说,会风是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的一种体现,作风决定会风。作风漂浮的官员往往喜欢开长会、讲长话。他们不愿做艰苦细致的工作,沉湎于用会议贯彻会议,用讲话贯彻讲话,用文件落实文件。
文章分析说,会议之所以泛滥成“海”,主要原因是一些官员的会风有问题。在他们看来,开会就是工作,工作就是开会;开会就表示重视,开会才显得隆重。于是,可开可不开的会肯定要开,可大可小的会一定不小,可长可短的会无疑很长。要知道,开会仅仅是开展工作的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开什么会、开多少会、开多大规模的会、怎样开会,确实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实际需要而定。
文章指出,在一些官员看来,多做一些深入实际的调查研究,不如端坐会堂、走上荧屏风光体面;多解决一些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突出问题,不如鹦鹉学舌、照本宣科轻松舒适;多办一些为广大人民群众排忧解难的实事,不如口若悬河、夸夸其谈省事省力。求真务实的干部则觉得这无异于浪费生命。频繁开会,动辄开长会,不仅造成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浪费,而且助长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恶气,其危害不可低估。少开会、开短会,既是干部群众的强烈呼声,也是减少会议成本、提高执行力和树立良好作风的内在要求。
文章说,精简会议、改进会风,关键在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他们掌握着会议的决定权和话语权。因此,领导干部要慎把“会关”,不能随意开会;还要严把“口关”,在会上少说空话、多说实话,少说废话、多说真话。领导干部带好头,就能带动会风的根本转变。不久前闭幕的“两会”,因会期缩短、议程精简、效率提高而被誉为节俭的“两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文章强调,要从制度上铲除“文山会海”的土壤。按照贴近实际、提高质量、注重实效的要求,下决心压缩会议费用,控制会议规模,缩短会议时间,提高会议质量。能不开的会一律不开,没准备好的会坚决不开,能合并的会最好合并开,必须开的会也要能短则短。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