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方案陆续亮相 中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提速——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各地方案陆续亮相 中国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提速
2009年03月31日 13: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3月31日电 广东省政府机构改革的“大厅局”方案31日经当地媒体披露;北京市机构改革中新组建、设立及更名的市政府部门正在集中挂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加快地方政府机构改革。随着各地政府机构改革方案陆续出炉并开始组织实施,于去年8月启动的中国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进程正在提速。

  政府不仅要完成“瘦身”还要实现“健身”

  中央编办主任王东明今年1月表示,新一轮地方政府改革有三大环节: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企、政资、政事、政社分开;探索大部门体制改革,调整优化组织结构;推进省管县改革。

  这意味着,中国政府不仅要完成”瘦身”,还要实现“健身”。截至2月23日,已有27个省(区、市)上报了省级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其中上海、陕西等21个省(区、市)的方案已获中央批准。上海更是一共撤销了15个局(委),重庆也把8个部门合并为4个。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吴知论日前在接受《瞭望》新闻周刊采访时透露,改革后全国各省(区、市)共减少副厅级以上机构80多个。

  吴知论说,改革中,多数地方参照国务院机构框架对本地省级政府进行相应调整,组建工业和信息化厅(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交通运输厅、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环境保护厅等,将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由政府直属机构改由省级卫生厅管理。同时,各地还对议事协调机构、部门管理机构、自定行政机构和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进行了清理规范。

  吴知论指出,此次地方政府机构改革中,编制方面的导向和最重要的要求是:不得突破限额。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编制总额不得突破,在同一层级内可根据职能的调整,对人员编制实行动态管理,优化结构。各地在职能调整中,可以“抽人带编”,人员和编制随着任务的调整而调整。同时,严格按规定核定部门领导职数。在机构整合后,人员安排方面客观上需要一个过渡时期,今后将通过部门领导班子的新老交替、干部调配等方式逐步消化。

  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凸显四大亮点

  据人民日报海外版报道,新一轮地方政府机构改革思路清晰,凸显出四大亮点:

  亮点一:鼓励地方因地制宜

  《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鼓励地方结合实际改革创新”。依据中央精神,这次改革既坚持原则性,又强调灵活性,为地方因地制宜改革预留了广阔的探索空间。

  近日,北京市正式启动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这次改革有一个特点,以民生和民意做导向,没有完全对接中央的大部制改革,而是根据自身特点裁撤并设立了有关机构。

  亮点二: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

  按照中央政府的要求,此次政府机构改革的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并要求加快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把不该由政府管理的事项转移出去,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行政许可。突出强调地方政府要更好地履行职责,增强地方提供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能力。

  湖南省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致力于优化经济发展环境,2008年以来,共取消行政审批项目169项,精简幅度达23%;同时取消和停止征收62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减少收费10多亿元,惠及企业和群众。

  亮点三:“责任”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以襄汾溃坝事故和三鹿问题奶粉事件为标志,“行政问责风暴”在2008年显现出鲜明的特色,问责范围之广、问责级别之高为近年来所罕见。与此同时,人们已不满足于单一的“风暴”,进而关注行政问责的制度建设。建设责任政府成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目标之一。

  “给你配权、配人、配钱,权力与实现目标之间,就必须建立明确的因果关系。”中编办副主任吴知论表示,政府的权力范围和手段,要求政府应当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只有突出了责任,才能厘清权力的范围。改革将积极探索强化责任的途径及方法,推进政务公开、绩效考核、行政问责。

  亮点四:以大部制改革为方向

  推进大部制改革是此次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据专家介绍,此次地方政府探索“大部制”改革,将在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人力资源、文化领域、食品药品等七个方面加强统筹协调,这与国务院机构改革并不完全一致。

  重庆加大整合力度,将原有的市农办、市农业局、市农机局、市农综办4个部门资源整合,成立新的市农委,减少了16个处室,50多名人员,在2008年全市执政为民考核中,综合排名第六,充分显示了大部门的优势。

  各地还对议事协调机构、部门管理机构、自定行政机构和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进行了清理规范。

【编辑:唐伟杰
    ----- 国内新闻精选 -----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