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我们随王晓辉重回宣化炮院,这是他转业十多年后第一次回来。大杨树更加挺拔,因为还没到季节,并没有见到王晓辉笔下纷飞如雪的杨絮。在这个草木环绕的校园里,当年曾印满受阅官兵训练的足迹。
“一开始,我们在学院集训。站军姿很苦,不时就听到‘扑通’的声音,那是又有人晕倒了。”炮院415名受阅人员,最后能够走过天安门前的,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精英。王晓辉的日记里,记录了每天详细的训练情况。“走正步,是全身协调一致的总体行动。有动有静,需要身体各部位有紧有弛,不能一味使劲……”这些记述看起来有点枯燥,但这就是他们当时的生活。
此时,有一队干部学员经过,王晓辉注视着他们,沉思良久。有着60多年历史的宣化炮院,曾经培养出6万多名各级指挥人才,“献身国防现代化的模范干部”苏宁就曾经在这里就读。眼下,新一代学员正在这里接受冶炼。也许,王晓辉从他们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
(1984年5月22日,星期二,多云)“久已闻名的‘阅兵村’终于出现,新铺的方块水泥路,排排整齐一致的帐篷和新架设的水泥线杆上的崭新路灯给人一种大方美观的感觉。机场北侧几公里长的“阅兵村”像一座小城,形成一种阅兵要高标准、一切都整齐划一的浓厚氛围。”
(王晓辉日记)
Copyright ©1999-2025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