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出所料,定会有些人站出来教育我们说:少安毋躁,放弃也是一种理性!这话看似很有道理,毕竟,高考又不是义务教育,学生有选择的自由,没有法律规定谁一定要参加高考。
然而,将心比心,对农村孩子而言,这一生,还有比高考更公平更关键的“向上游”的机会吗?自由是什么?首先是有选择的能力,有被保障的权益。对一个乞丐说,我尊重你不吃满汉全席的权利与自由,这样的逻辑实在很悖谬,也很残忍。
那么,就让我们来看看“上万名学生放弃高考”的几个特征吧:一者,这些“放弃者”大多是西部地区的农村学生;二者,他们都选择了在高考之前“放弃高考”。如此“放弃”,与其说是“选择”,不如说是“被放弃”更准确。
不久前,温总理提到的重点高校农村生源比例下降的话题引起广泛关注。事实上,很多农村娃在上高中前就已经退出竞争了。《中国城市高中生的家庭背景调查》课题组负责人王雄先生介绍说,高中前“放弃”一批,高考前再“放弃”一批,大学里的农村学生越来越少,也就越来越“顺理成章”了。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作个体式诡辩,说个别农村学生不读大学也会成为精英,而应该看到,当大批农村学生在高考门前折身而回,“放弃高考”对这个社会的人口结构、阶层流动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固化影响。
“被高考放弃”实质就是教育不公,是和农村孩子辍学失学一样值得警惕的现象。在开放的公民社会,每个人都应获得在不同阶层中垂直流动的机会。这种流动性是社会活力的源泉,也是公平效率的保障。如果教育越来越精英化,那么,“龙生龙凤生凤”就将成为弱势群体摆不脱的梦魇。
是“放弃高考”还是“被高考所放弃”?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才不至于陷入口水的争执,而应该寻求积极政策,让所有“放弃高考”者真正有资格大声说“不是我不能,而是我不屑!”(宋桂芳)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