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结束的上海市殡葬行业高校专场招聘会上,5000名大学生到场咨询,3200多人冒雨排队竞聘418个殡葬岗位。上海市殡葬服务中心主任王宏阶表示,“前些年,我们都陆续招收了不少大学生,流失得很少,说明这个行业魅力无限,完全可以让广大学子施展才华。”(《东方早报》3月22日)
殡葬业的火爆也有几年了,王宏阶主任所说的“无限魅力”大概是指这个行业的高福利。此番招聘,一般岗位起薪即在3000元,而管理岗位则可拿到年薪15万元。在就业维艰的大环境下,其魅力自然不凡。只是不知道,“这个行业魅力无限”是不是也包含殡葬行业已维系多年的行业暴利?
作为民政部门下属的事业性单位,殡葬机构并不承认所谓“暴利”。早在2006年,时任中国殡葬协会副会长、民政部助理巡视员的张洪昌就表示,计算是否暴利,要比较这个行业的投入和实际收入、行业总体利润。中国政府从1949年就开始投入,花了近60年时间,有人算过这个成本吗(《南方周末》2006年3月30日)?而到了2009年,媒体质疑兰州卧龙岗公墓收费高昂,公墓方就扬言已为记者准备好一块墓地。
动辄就把“国家”拉进来,媒体和公众质疑殡葬行业,也就是在质疑国家——如此逻辑混乱的应对,足见权力庇荫下这个行业的病入膏肓。至于兰州公墓居然使出无赖手段以应对媒体质疑,更是不齿了。
在前不久闭幕的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吴刚列出了一份丧葬清单:一个成本只有几十元的骨灰盒,可以卖到三四千元甚至更多;一个墓穴动辄上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给殡仪馆工作人员的“白包”、运尸费、抬尸费、火化费、取灰费、火袋费等,无一不是收费的名目。全国每年死亡约800万人,按每人最低丧事费2000元计算,每年全国殡葬业的市场额最少为160亿元。如果加上骨灰存放、购买墓地等费用,超过千亿元。而舆论对殡葬业的严重关注,几乎都与暴利相关。从2004年至今,殡葬业连续五年跻身国内十大暴利行业,且一度排名前三。只不过,再汹涌的舆论也难以撼动行业暴利。一是现实利益过于板结,暴利行业除倾轧之外,往往更有团结行业内成员的诉求。比如,很多论者呼吁打破殡葬垄断,但一些地方的民间资本进入殡葬业后,一些民营墓园却与国有墓园联盟,殡葬费用不降反升。二是文化心态过于保守,面子问题依然让民众强撑门面。三是一些地方行政失灵,政府部门该退出却没退出,该管的没管起来,该降的没降下来,让殡葬丧失了公益性。
养老送终充满人文关怀,可当下的葬仪成了比赛花钱而不是表达哀悼的场合,也由此成了殡葬暴利最好的敛财借口。而农村,葬仪某种程度上居然成了村民享受劣质流行歌舞的节日,闹哄哄地看不到对死者的尊重。
自认为“魅力无限”的殡葬业应在引领丧葬文化上有所作为,真正为公民提供公共服务,真正成为神圣肃穆的葬仪的接续、传承者,而不仅是在活人诟病中宰死人“最后一刀”的黑色行业。(胡印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