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提示
今日是世界气象日,今年世界气象日的主题是"天气、气候和我们呼吸的空气"。
记者从河北省气象部门获悉,干旱,是刚过去的秋冬两季最令人关注的气象灾害!2008年11月1日至2009年2月11日,100多天内,全省平均降水量仅为4.2毫米,部分地区连续103天没有一滴降水!按照干旱等级分类,为特大旱!干旱程度全国排名第一,几十年罕见!
此次干旱仅是一次极端事件,降几场雨可能就可缓解,但降水一停,又会出现新的气象干旱。专家们通过对我省50多年来气候变化的分析得出的一个结论:河北正在暖干化!河北正在干旱化!
连续三年遭旱灾侵袭
在上个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我省还属“丰水期”,但到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降水偏多外,降水普遍偏少,逐步变成“偏干期”。特别是自1996年之后,我省已连续10余年被干旱困扰着。干旱,已成为我省气象灾害的“主角儿”。
《河北省2008年气候公报》公布的主要气象灾害及气候事件之首即是干旱。尽管当年全省年降水量是近5年来降水最多年份,但因为冬季至初春连旱严重,秋旱更是近50年来少见,全省因旱受灾人口379.67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31.4万公顷,绝收面积0.48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6.16亿元,农业经济损失5.94亿元。
向前推至2007年,气候公报显示,当年河北气象灾害特点为“旱情重”,春、夏、秋三季都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阶段性干旱,其中北部张家口市遭受了严重的春夏连旱,以坝上地区受旱最重。全省作物因旱受灾面积129.75万公顷,受灾人口1010.97万人,其中125万人因旱出现饮水困难,全省因旱造成直接经济损失41.98亿元。
年均降水量每10年减少10余毫米
干旱化的威胁越来越严重。我们省的“水源地”不在地上,在天上!也就是说,天不下雨河北就注定要干旱。
省气候中心专家安月改说,自上个世纪80年代后,我省的降水分布格局发生明显变化,特别是中南部地区降水量在500毫米以下的少雨区范围不断扩大。另外,与年降水量变化趋势一致,我省年降水日数也在减少。
河北的“七下八上”是雨季,几场暴雨或大暴雨本会使年降水总量明显增加。然而,统计发现,我省的暴雨日数减少最明显,而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显著增加。
必须注意的是,“年降水量400毫米等雨量线”是反映荒漠化最为敏感的指示器之一,年降水量不足400毫米时,土地便向荒漠化发展。
“我们省的暖干化趋势较明显。”安月改发现,我省的降水趋势是在波动中下降,平均降水量减少速度为每10年10余毫米,但趋势并不显著。
据介绍,降水量的减少,使河北年干旱面积的扩大速度为每10年增加1.4%,夏季干旱的范围扩大速度为每10年增加3.1%.
“与此同时,河北的气温却明显上升。”安月改说,与上个世纪60年代相比,全省平均气温上升了1.2℃。“气候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可能改变降水量和降水分布,导致洪涝、干旱灾害发生频次和强度的增加。在这种大的背景之下,河北出现了暖干化趋势。”
河北为什么会如此干旱
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的专家张可慧女士分析了导致河北干旱化的气象因素。
近50年来,东亚季风较以往呈现衰弱趋势,而衰弱点,正是我省降水偏少时。另外,副热带高压的高压脊向北推进时,华北的降水偏丰,但通过年代季观察发现,高压脊有南压迹象,这就影响了南方的水气向北输送的范围,迫使区域降水减少。
“我们还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张可慧说,“通过研究发现,青藏高原的积雪厚度可能与我们的降水有一定的关系,当冬季青藏高原的积雪加厚时,我们省夏季的降水就会出现偏少的迹象。”
还有一个影响降水的重要因素是厄尔尼诺事件(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异常增温现象),厄尔尼诺爆发,会使第二年夏季降水偏少。
“人为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张慧可说,温室气体排放、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及人类对自然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等等,特别是大量超采地下水,使地下水埋深迅速下降,等等,这一切都进一步加速了干旱化进程。
我们该怎样应对干旱化
目前的干旱化是我们无法回避的问题,如何应对?
省气象局新闻发言人郭迎春说,因水的供给量少于社会需求量才产生干旱的结果。水是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资源,干旱是可以征服的,但需要全社会的力量。
向老天爷要水似乎是现在最重要的手段。因此,实施人工增雨作业是有效增加水资源的措施之一。郭迎春举例说,我省通过人工增雨有效地增加了我省的降水,今年,我省预计通过飞机增雨作业,可增水11亿立方米。此外,要采取有效措施建设节水型农业,节水型工业,节水型社会,减少地下水的开采。同时,减排污水、合理利用中水。同时,要加快退耕还林,绿化荒山。当然,一些大型的水利工程对于防旱也极为重要。
相关链接
什么是干旱
干旱可分为气象干旱、农业干旱、水文干旱和供水干旱。不同种类的干旱,其形成原因也不尽相同。
气象干旱是因为厄尔尼诺或拉尼娜现象等原因出现天气异常,导致降雨量远低于平均状况;农业干旱则是热浪和高温加剧地表水分流失造成的;水文干旱大都因为砍伐森林导致水土流失,从而河川及地下水源逐渐枯干;生活用水供应不足则大多是因为地下水源受到了污染。
干旱分为4级
小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16天~30天、夏季16天~25天、秋冬季31天~50天。
中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31天~45天、夏季26天~35天、秋冬季51天~70天。
大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达46天~60天、夏季36天~45天、秋冬季71天~90天。
特大旱:连续无降雨天数,春季在61天以上、夏季在46天以上、秋冬季在91天以上。
干旱与旱灾
干旱和旱灾是两个不同的科学概念。干旱通常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干旱一般是长期的现象,而旱灾只是属于偶发性的自然灾害,甚至在通常水量丰富的地区也会因一时的气候异常而导致旱灾。(张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