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则关于“和服母女”的新闻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报道称,21日,在樱花盛开、游人如织的武汉大学,一对母女由于在樱园内穿和服拍照,引来数名学子的轰赶。“不要穿和服在武大拍照!”“穿和服的日本人滚出去!”声讨声中,这对母女面露窘态,匆忙逃离。
在网络上,针对“和服母女”事件的争议十分激烈。有人认为,母女穿和服拍照属个人行为,大学生驱赶她们有失风度。但也有不少人对此表示强烈不满,认为这是不折不扣的不爱国之举。
关于爱国主义本身和爱国主义应该如何表达的讨论自去年开始就已在社会中广泛展开。“和服母女”事件再次引发热议也表明,当前许多人心中的爱国情绪不仅与民族团结、抗震救灾和举办奥运这样国家大事件相关联,也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得以呈现。如果说抗震救灾和举办奥运还有举国一致的情感倾向的话,面对这种伸展在我们身边惯常生活中的态度和情绪,我们仍有进一步正视和主张一种更为成熟和理性的爱国表达的必要。
武大樱花,初植于日军占领武汉之际。日军侵华,留下民族心灵的一道伤痕。今日人们面对武大樱花,则是感触各异,大多数人是踏春赏胜,也不排除少数人是追记历史,都应可安然相处。樱花是日本国花,和服是日本民族服饰,于赏胜者来说,樱花树下着和服照相,应是个人趣味,其间并无恶意,也无损国格人格。当然,也可能有人见之而不快,但干涉他人是否正当,则值得怀疑。很明显,着和服照相的人,并没有干涉他人权利,也没有违背公共道德,应可以自便。如果校方有着装规定,应看规定是否广为人知,否则也应以告知和劝止为主,而不必声讨;况且规定是否合适,也未必不可以讨论。
可能有人认为,一个人穿和服照相,伤害了自己的民族情感。这要稍加分析。构成情感伤害的是和服,还是和服与樱花的结合,或者和服与樱花加上武大这几个要素的结合?伤害在哪里,为什么这样的结合是一种伤害,是真实的伤害还是自己觉得的伤害?多问一下,可能有好处。 “和服母女”在武大的遭遇,既关涉个人无碍他人的行为是否该被允许,也涉及哪怕正当的行为该怎样去做才足称文明。武大有法学家、伦理学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足够去分析道理,探幽触微。
爱国热情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一个国家的国民,牢记国家的利益和荣誉,这是值得肯定和鼓励的事情。但这种信念和态度的释放应遵循社会规则,必须有其边界和尺度。这种边界和尺度,意味着我们不能对他人的日常生活和消费与某个概念挂钩,强行植入爱国与否的判断,也意味着将我们的爱国情感必须以尊重他人的自由权利为前提,不能苛刻的强迫他人遵照自己的意愿行事,从而造成对他人的压力和困扰。
青年是一个国家最生机勃勃的群体。尤其是大学校园中的学子,理想充沛、关注国家,涌动着对国家的强烈情感和责任。与此同时,大学是精神的堡垒、理性的殿堂,怀疑、自我省视并服膺真理,应是常课。在法律范围内承认个人选择自由的现代社会,将爱国泛化至普通的生活和消费领域,一遇到自己认定的“伤害 ”就立地反弹、血脉贲张,这种情感表达是难以赢得尊重和认同的。
包容、理智和克制,不仅是我们在举办奥运会这种大事时的“大国气度”和“当好东道主”的要求,更要内化为一种行为方式和心理认同,这样爱国情感才能发挥出它正向的催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