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凤县争议转型路:人造星星月亮被指形象工程 (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陕西凤县争议转型路:人造星星月亮被指形象工程 (2)
2009年03月19日 02:31 来源:新京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矿业低谷与交通困局

  矿业停产,部分企业外迁,车辆不再经过,凤县感觉自己被“边缘”了

  “造星”和“羌文化”引来质疑,甚至“汉改羌”被上级部门批评,不过李智远说,这些不会动摇凤县发展旅游业的决心。

  在李智远看来,凤县经济8成以上靠矿业的劣势很明显,“这个产业一旦有风吹草动都会影响全县经济”。“我2007年就提出狼来了,现在果不其然。”

  凤县一业独大的劣势在2007年显现。2007年5月,国家取消了铅锌矿石出口退税政策。一直依靠出口的铅锌价格立刻下滑。

  李智远介绍,国家政策出台前,每吨锌3万多元,一个多月后,降到2万元。而到去年8月,跌至3000多元。在价格下滑的同时,铅锌业又遭遇了金融危机影响。

  占凤县矿业份额四分之一的东岭锌业,去年下半年开始,采取半数工人休假、半数工人上班制度。该企业员工说,目前锌锭都压在厂里不敢卖,卖就赔钱。

  1月17日,李智远说,目前凤县80%的采矿企业和90%的选矿企业都处于停产状态。

  “情况是危困的。”李智远说,他2006年9月上任时发现凤县靠资源支撑的局面,上任三天没睡好觉:资源终会枯竭,到那时凤县怎么办?“要么靠国家救济,要么整体移民?”

  凤县政府办副主任朱宗让说,凤县还面临被边缘化的问题。以前去四川、甘肃的车都要经凤县,316国道和212省道上车辆络绎不绝,而今凤县周围被高速公路包围和“隔绝”,车辆不再经过凤县。

  凤县境内最大的火车站也已门前冷落。原来列车到此要加节车头,才能翻秦岭,而火车电气化后,很多火车不在此停靠了。

  当地一些三线企业也纷纷外迁,甚至连卖菜的农民都“失业”了。

  1月17日,李智远说,凤县若不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凤县将面临甘肃白银等资源枯竭城市一样的局面。

  旅游业是无奈之选

  做“三国”做不过汉中,而“女娲文化”附近已有4个,凤县选择了“羌文化”

  调整产业结构的凤县,提出发展口号:“水韵江南,七彩凤县”。

  1月17日,李智远说,这不是一时的灵感。而是经过调研,由浙江专业公司做的总体规划。

  李智远2006年上任后,发现凤县财政的85%、GDP的90%依靠矿业。他向全县干部发出警报:县域经济受矿业市场影响太大。此后凤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李智远不认为自己在搞“政绩工程”,他称“造星”是发展规划的一个步骤。

  县政府办副主任朱宗让说,从2006年10月开始,凤县确立“旅游兴县”目标。2006年看“绿”(绿色生态长廊),2007年看“灯”(人造星星和月亮),2008年看“水”(180米高音乐喷泉),2009年看“羌文化”。他说在凤县的总体规划中,这些都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具体办法。

  对于发展旅游业,李智远说,是经仔细比较揣摩,最终选择的道路。他介绍凤县在农业方面,以前以花椒、苹果出名,但山多地少的状况,靠农业、养殖业难具规模。而交通不便,企业很难进来。

  “凤县要建商贸中心,地域不允许;要发展科技,连大学生都招不进来。”李智远认为,只有发展旅游业,才可以与迟暮的矿业抗衡,矿产是污染型,旅游是生态型,中间的发展空间很大。

  事实上李智远认为凤县在旅游业上也不具优势,“山不如华山险,水不如南边的九寨沟,绿不如旁边的太白山”。他认为只有政府进行产品“锻造”,把贫瘠的山和水打造成旅游产品,打“休闲旅游”的差异竞争。

  造了星搞了喷泉,李智远认为凤县还需要找到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其他地方无法复制的、能持续产生效益的元素。这个元素,他认为是文化。

  经过选择,凤县看中了“羌文化”,“做‘三国’我们做不过汉中,而女娲文化,方圆150公里半径内,有4个地方都在做。”

  县政府办副主任朱宗让说,要让人一过秦岭,眼前展现一个有浓郁民族风情的地方,吸引人们来旅游,也就是要让凤县区别于八百里秦川。

  “星星”带来十倍收益

  县长李智远认为,建“星星”是一次思想较量。他称“星星”已带来了十倍的收益

  凤县政府办副主任朱宗让称,凤县“绿”、“灯”、“水”等名片建成后,吸引了众多游客。他介绍,去年国庆节,凤县旅游出现井喷:共接待各地游客11万人。

  去年凤县还承担了宝鸡市企事业单位会议数十次。朱宗让说,这是过去20多年来从没发生过的事情。他认为这也是因为凤县变漂亮的原因。

  据县长李智远介绍,随着旅游业兴起,凤县四个规模宾馆入住率100%,但仍满足不了游客需求,许多游客要住到邻县去。

  李智远介绍,去年凤县矿产企业所得税、增值税下滑1个多亿,而旅游收入4亿3千万,为县财政贡献了一千多万。他称两年时间,凤县旅游收入增长2.63倍。

  李智远说,凤县建“星星”、“月亮”是一次思想的较量。有很多人不理解,认为花了钱,建这些东西没有效益。目前看来,投资60万建的满山遍野的星星,如今收益超十倍不止。

  朱宗让说,去年矿业受到宏观调控和金融危机影响,影响地方税收1000多万元,正好由旅游业收入来弥补,他称凤县的旅游业已占经济比重25%。“多亏我们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旅游,不然去年矿业下滑,县里工资发不下来,那就是保工资、保稳定的大事。”

  县长李智新认为凤县选对了路,“我们选择了适合凤县发展的一条特色道路”。

  - 对话

  凤县县长:仍会发展羌文化

  县长李智远称虽受质疑,但发展旅游决心不变

  新京报:凤县目前的旅游开发,是否政府在进行投资?

  李:是的,前期政府必须投入。开始的时候,有同志说,我们旅游做了很多年了,不需要政府投入。这种说法恰恰错误。

  凤县的山和水在这里数千年了,但这不是产品,政府必须要有再造理念,把嘉陵江、秦岭锻造成产品。就像黄土锻造成砖块一样,变成有商品价值的东西。

  新京报:凤县进行“汉改羌”引起质疑,也被陕西省民委的批评,今后还会发展羌文化吗?

  李:羌文化是凤县发展旅游的核心竞争力,今后肯定会继续做下去。

  凤县有很多羌人留下的文物。一些居民看到我们在发展羌文化后,原来融合到汉族的羌人提出申请,要求改回羌族,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愿。

  新京报:为什么要把羌文化作为凤县旅游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李:我们做的180米高喷,人家可以做200米,你山上做3000盏星星,人家可以做6000盏。完了,这些都失去意义。真正有传承保证、有生命力,还要靠文化。

  新京报:但是在“汉改羌”的问题上,还是受到了批评。

  李:我们没有任何错误。谁要在文化方面等政策,要资金,一切都晚了,黄花菜都凉了。我们做羌文化的时候地震了,国家提出要保护羌文化。我们当时马上推进挖掘羌族歌舞,传习刺绣。国家政策对我们是种鼓舞。

  新京报:面对质疑,还会继续做下去吗?

  李:我们不会停下来,发展旅游不会停下来。我们在山上建“星星”和“月亮”,把山的劣势转化成灯的优势。全国有80多个县前来参观学习,这说明我们这样做是对的。如果没有这些星星灯和喷泉,吸引不到人来的。

  新京报:别人不理解你的做法,你是否觉得受到了委屈?

  李:现在我们是受到了很多的委屈。

  有些人说不如把投入旅游的钱发给百姓,那是一派胡言。我们做“星星”和“月亮”受到质疑,我当时每天在想,当时小岗村签生死状的决心,和我受到的压力一样。那是一个思想上的较量,执政能力的较量。

  如果怕别人说什么就停手不干,那什么事也作不成。凤县就会这样穷山恶水下去,资源逐渐枯竭。

  实际看来,凤县选择对了,我们选择了适合凤县发展的一条特色道路。

  □本报记者 涂重航 陕西宝鸡 报道

【编辑:唐伟杰
    ----- 国内新闻精选 -----
涓浗鏂伴椈缃-404椤甸潰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鍏充簬鎴戜滑銆-About us 銆- 鑱旂郴鎴戜滑銆-骞垮憡鏈嶅姟銆-渚涚ǹ鏈嶅姟銆-銆娉曞緥澹版槑銆-銆鎷涜仒淇℃伅銆-銆缃戠珯鍦板浘銆-銆鐣欒█鍙嶉

鏈綉绔欐墍鍒婅浇淇℃伅锛屼笉浠h〃涓柊绀惧拰涓柊缃戣鐐广 鍒婄敤鏈綉绔欑ǹ浠讹紝鍔$粡涔﹂潰鎺堟潈銆
鏈粡鎺堟潈绂佹杞浇銆佹憳缂栥佸鍒跺強寤虹珛闀滃儚锛岃繚鑰呭皢渚濇硶杩界┒娉曞緥璐d换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