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长三角”派发3000万元旅游消费券后不到一个星期,洛阳市旅游局宣布,将从3月25日开始,面向全国再发放6520万元的旅游消费券。(3月17日《河南商报》)
最近一段时间,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国民休闲的设想,得到了全国很多省市的热烈回应,不少地方政府动用财政力量,向公众发放了巨额的旅游消费券。全国“两会”期间,恢复“五一”黄金周的呼声也是水涨船高,甚至还有人提议设立“特别黄金周”。上上下下所有的这些政策和措施,最终目的都是扩大内需,振兴经济,也是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种积极应对。
但笔者以为,全国各地这种大发旅游消费券的做法也许并非是“上上之选”。与其你也发券我也发券,都希望外地的游客到本地来旅游,那还不如直接降低本地景区景点的门票价格。相比于发券,门票降价对游客更具长久的吸引力,也更有利于本地旅游业的长足发展。
相比于一些欧美国家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国内景区景点的门票价格,远远高于西方一些国家,这是业内众所周知的事实。我们的收入不如人家高,我们的消费能力不如人家高,但是我们的门票价格却比人家高。
在某种程度上,居高不下的门票价格,已经成为限制旅游发展的瓶颈问题,使政府推出的各项政策和措施在效果上大打折扣。你放假了,有时间了,但是市民买不起景区景点的门票,怎么去旅游?你发了旅游消费券了,但是一张消费券只能看一个景点,还有诸多使用上的条件限制,比如洛阳的旅游券,100元门票才可以使用一张10元的消费券,其他的都要自己掏钱。如此,人们的旅游热情还会有多高?所有的这些现实问题,只会让良好的愿望打折扣或者直接落空。
恢复“五一”黄金周也好,发放旅游消费券也罢,说白了都是属于一时之计,权宜之计,没有可持续性。只有降低甚至是逐步取消国内各景区景点的门票,才是长久之计,才能发挥旅游对国内经济的持续推动作用。(秦春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