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3月12日《法制日报》报道,“公款按摩局长”韦俊图已被依法免去浙江省东阳市审计局局长职务。但有人对此不以为然。“韦俊图是冤大头,凑巧被网络干掉了。现在哪个政府机关不是公款接待账单一大叠?这是官场潜规则,只不过心照不宣罢了。”一位局长这样对记者说。
“按摩局长”倒掉了,还未来得及欣喜,一种为其喊冤的声音便把笔者的心情引向了焦虑和不安。
为“按摩局长”喊冤的也是位局长,他实话实说了官场的潜规则——哪个政府机关不是公款接待账单一大叠?对这样的潜规则,我们并不感到意外,因为公款吃喝、铺张浪费在不少政府机关已基本属于“地球人都知道”的事。但出乎意料的是,面对“按摩局长”的倒掉,“喊冤局长”并未惊慌害怕,依然存有强烈的侥幸心理。
其实,类似的“喊冤”已经成了一种常态,在去年以来的一系列官员公款旅游被曝光事件中,我们都有听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喊冤局长”远不止一个人,他的态度实际上是很多人的心声,只不过其他人没有如此赤裸裸地说出来而已。
“喊冤局长”比“按摩局长”更可怕。
“按摩局长”属于“过去时”,他已被曝光,并被免职,通常而言,短期内不会东山再起,也就失去了“公款按摩”的机会,对公款的危害性大大减弱。但“喊冤局长”们不同,他们属于“现在进行时”或“将来时”,他们还潜伏着,位置不明,数量不明,他们依然掌握着花费国家公帑的权力和便利。最可怕的是,他们坚信“按摩局长”是“冤大头”,是被“凑巧”免职的,而“凑巧”是一个很低的概率,不会轻易落到自己头上,他们还会继续心安理得地以各种方式消费公款,他们对公款的危害系数更高。
正因此,在免掉“按摩局长”之后,我们不能有丝毫放松,而必须对“喊冤”者保持高度警惕。网络监督要继续努力,多曝光一些“捡到的”或“偶然得到的”诸如公款按摩、公款旅游之类的敏感资料;媒体监督要“推波助澜”,刨根问底;国家的监督正规军则要真正发挥主力军作用,主动积极地查处一些“公款按摩局长”、“公款旅游局长”。
什么时候,整个社会监督的压力压得官员们不敢再为“公款消费局长”喊冤,不敢再有侥幸心理,我们才可以稍微松一口气。(李英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