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3日,据湖北宜昌市林业局消息,2000年至2008年,国家和湖北省累计向宜昌市下达退耕还林计划任务164.04万亩,现已全部完成。宜昌三峡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后,生态、经济、社会三大效益已初步显现。后续替代产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造就了三峡库区秭归和兴山的核桃、脐橙、板栗,枝江的桃、梨,五峰的绿茶、五倍子,当阳的国外松、金水柑,长阳桅果、木瓜,宜都的椪柑,远安的菌耳,夷陵的中药材等一批特色精品名牌,并形成了一批专业大乡大镇,带动了森林旅游和林木种苗业的突破性发展。退耕还林后,三峡宜昌段景色美如画。 中新社发 韩玉洪 摄
“中国政府对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非常重视,已投入100多亿元进行地质灾害治理。”全国政协委员、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李烈荣3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
自2007年至今,由于防治、救援等工作组织得当,三峡库区已连续两年多实现库区内无一人因地质灾害死亡。李烈荣介绍说,三峡工程开工后,有关技术部门对三峡库区历史上发生的1302个滑坡进行了研究,对蓄水后容易发生危险的地方采取了防治措施。2000年左右,国土资源部对库区涉及的每个县都进行了地质调查。
李烈荣还告诉记者,根据实地调查,三峡水库蓄水并没有造成严重地质灾害。“2008年10到11月份,我们组织一批专家租了一条船,从宜昌沿着长江干流一直开到重庆,看看蓄水对库区地质情况的影响。”他说,“经过第一次初步考察,我们在库区内发现约87处滑坡,平均每20米左右一处,这在2000多米长的库区范围内并不是什么惊人的事情。”
李烈荣表示,下一步将研究今后可能在什么地方会产生新的滑坡,或者老滑坡会否复活,从而有针对性地应对突发地质灾害。他同时建议,对三峡库区的地质灾害要加强监测预警,要有预案,进一步提高灾害预报能力和发生问题后的应急能力。(记者韩冰 任沁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