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悲剧之后
宁波农村“空巢”比例达77%,一对老人曾病死、饿死在家,政府决定试行农村居家养老
胡金红,在镇海区从事养老工作已有多年。她说,宁波的农村居家养老模式在2006年就已开始试点。
而探索源自于农村老龄化的严峻现实。
来自宁波市老龄委的数据,2007年,该市农村老年人有58.7万人,“空巢”比例达77%。
当地还曾有这样的案例,一对空巢老人,丈夫瘫痪在床,妻子患心脏病突然倒地,死亡。无人照顾的丈夫饿死在床上。一周后,邻居闻到异味,才发现俩老人去世。
于是宁波市选择经济相对发达,人口适中的镇海和北仑两区的农村,进行试点。
胡金红说,他们对农村老人分类发现,“老人群体结构呈一个橄榄形”。
橄榄的两头分别是经济困难、生活难以自理的老年人和经济富裕、追求高质量生活的老年人。
针对这个结构,宁波制定出相应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模式。
胡金红把它总结为“1+1+×”。
第一个“1”是指,建立一支居家养老专业服务员队伍。胡金红解释说,这类专职人员主要为经济困难、生活难以自理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免费服务。
目前,宁波市有200多名这样的专职人员。
他们由民政办向社会招聘,培训上岗,服务1位老人每月可获200元工资。村和乡镇对他们进行月考核。
“老人或者邻居反映不满意的,我们就辞退。”镇海区民政局副局长、老龄办主任岑爱飞说,他们去年已经辞退了2名。
在镇海区,70周岁以上,生活自理有困难,独居(无子女或子女居住在辖区外、或子女弱智、致残、重病),持有“低保证”或“社会扶助证”的老人,都可以享受政府为其聘请的“保姆”。
“精神养老”防老年抑郁
宁波农村已建成165个“服务中心”,开设电大班、门球队等文娱活动,排遣老人寂寞
杜仲理,镇海区庄市勤勇村人,66岁,他每天会去村里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吃饭、读书。这个服务中心便是“1+1+×”模式中的第二个“1”。
目前,宁波在农村已建成了165个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大多中心拥有电视机、棋牌桌、按摩椅、健身器材和戏曲道具。
每周五和周六,杜仲理会抱着书本去服务中心,他想要尽快拿到“大学毕业证”。中心设有老年电大班。
该班45名学员中,年龄最大的是84岁。
“我们这里农村老人一般温饱没有问题,但空巢比例高,老年人很孤独。”镇海区民政局副局长岑爱飞说,居家养老服务通过让他们参加文娱活动,以融入社会,排遣寂寞,防止和减少老年抑郁症的发病率,为他们提供“精神养老”。
目前全区已有老年电大班71个。
除了电大班,镇海区的服务中心还有“抖空竹”、“扭秧歌”、“门球”等老年文体队伍340支。